六國論 - Notes de cours asf PDF

Title 六國論 - Notes de cours asf
Author TommyWong DSE
Course derecho romano
Institution École Supérieure d'Agriculture d'Angers
Pages 4
File Size 189 KB
File Type PDF
Total Downloads 12
Total Views 133

Summary

asdfd...


Description

《啟思新高中中國語文》(第二版)

指定文言經典精編

12 六國論 模擬試題 (參考 2014 年「試題舉隅」題 1)

1 試解釋以下文句中的粗體字。(10 分)           虧:虧損 / 衰弱(2 分) (2) 蓋失強援,不能獨完。             完:保全(2 分) (3) 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戰矣。          固:本來 / 當然(2 分) (4) 惜其用武而不終也。               終:堅持到底(2 分) (1) 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

(5) 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後值傾覆。     禮:禮待(2 分) 詞解 解釋 (參考 2014 年「試題舉隅」題 2)

2 試把以下文句語譯為白話文。(6 分) (1) 是故燕雖小國而後亡,斯用兵之效也。 所以燕國雖然是一個小國,卻很晚才滅亡,(2 分)這就是與秦作戰取得的效果。 (1 分) (2) 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治理國家的人不要被別人積累的威勢所脅迫啊!(3 分) 語譯 解釋 (參考 2014 年「試題舉隅」題 6)

3 蘇洵在《六國論》開首即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論點和兩個分論點,試從文中摘錄有關原 文,並概括說明作者的觀點。(6 分) (1) 中心論點  原文: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1 分)  說明:排除一般人以為六國滅亡是因為兵器不鋒利、作戰不得法的錯誤想法,指出 六國破滅的真正原因是賄賂秦國。(1 分) (2) 分論點一  原文: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1 分)  說明:進一步指出賄賂秦國的結果是損害國力,導致滅亡。(1 分) (3) 分論點二:  原文: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1 分)  說明:反駁並非所有國家都因賄賂秦國而滅亡的觀點,指出不賄賂秦的國家因失去 賄賂秦的國家支援,無法單獨保全。(1 分) 內容 複述、整合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5

1

《啟思新高中中國語文》(第二版)

指定文言經典精編

(參考 2012 年閱讀題 8)

4 蘇洵在《六國論》開首提出全文中心論點有甚麼好處?試加以說明。(4 分) 作者在文章開首提出中心論點,開門見山,這種寫法能突出自己的觀點,讓讀者易於 掌握;(2 分)而先提出中心論點,可以作為全文的總綱,統率下文的分論點。( 2 分) 作法 評價 5 蘇洵在《六國論》論證論點時「有破有立」,試分別指出作者「破」、「立」了甚麼 論點。(4 分) (1) 破:一般人以為六國滅亡是因為兵器不鋒利、作戰不得法。(2 分) (2) 立:六國中部分諸侯國因為賄賂秦國損耗國力,不賄賂秦國的諸侯國因失去援助, 結果全都滅亡。(2 分) 作法 整合 6 試根據以下《六國論》的引文,回答下列問題。    秦以攻取之外,小則獲邑,大則得城。較秦之所得,與戰勝而得者,其實百倍; 諸侯之所亡,與戰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 (1)「秦以攻取之外」指的是甚麼?(2 分) 諸侯國為了賂秦而割讓給秦國的土地城邑。(2 分) (2)「諸侯」指的是哪些國家?(2 分) 韓、魏、楚三國。(2 分) (3) 結合全篇文章內容,引文中「諸侯」對秦國的態度,對自己和秦國造成甚麼影響? 試加以說明。(4 分)  諸侯:使自己的國力損耗而日漸積弱,最終為秦所滅。(2 分)  秦國:助長了秦國的野心和國力,令秦國的侵略愈來愈急切。(2 分) 內容 整合 (參考 2014 年「試題舉隅」題 6)

7 在《六國論》中,蘇洵如何結合誇飾和對比的手法,指出諸侯國以土地賂秦的情況和 效果?試從文中摘錄有關句子,並略加說明。(2 分,4 分) (1) 句子:今日割五城 ,明日割十城 ,然後得一 夕安寢 。 起視四境 ,而秦兵又至矣。 (2 分) (2) 說明:誇飾: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誇大諸侯割地之多和頻密;( 1 分)以得到「一夕安寢」後,秦兵第二天早上又至,誇大割地賂秦所得安寧之短暫 , 以及秦國侵略的急切和頻密。(1 分) 對比:以諸侯國割讓予秦國的土地之多和頻密「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對比 所得安寧日子之短暫「一夕安寢」,突出割地賂秦的做法不當。(2 分)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5

2

《啟思新高中中國語文》(第二版)

指定文言經典精編

作法 複述、整合 (參考 2014 年「試題舉隅」題 4)

8《六國論》中蘇洵認為趙國為甚麼會被秦所滅?試加以說明。(3 分) 蘇洵認為趙國被秦所滅,是因為不能堅持以武力抗秦。( 1 分)趙國起初不但沒有賂 秦,更曾跟秦國大戰五次,三次得勝,軍事力量與秦國勢均力敵。( 1 分)可是後來 趙王中了秦國的計謀,聽信讒言,把抗秦名將李牧殺掉,趙國失去良將,因而被秦國 所滅。(1 分) 內容 整合 9 蘇洵在《六國論》提到趙國和燕國,運用了以下哪些論證手法來論證自己的觀點?( 2 分)  舉例論證  類比論證  對比論證  駁論 A 、 B 、 C 、、

A

B

C

D 、、







D ○

以趙國和燕國跟秦國作軍事對抗而較遲滅亡為例子(舉例論證),反駁(駁論)六國滅亡是因為兵器 不鋒利、作戰不得法。

作法 整合 (參考 2014 年「試題舉隅」題 5)

10 在《六國論》中,蘇洵認為以下哪些是六國被秦所滅的原因?(2 分)  軍力懸殊 趙國曾戰勝秦國,軍力相當。  錯失優勢 「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卻仍割讓土地討好秦國。  戰略錯誤 燕太子丹遣荊軻刺秦王失敗。  目光短淺 為了「一夕安寢」而賂秦,苟且偷安。 A 、 B 、、 C 、、 D 、、、 內容 整合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5

A

B

C







D ○

3

《啟思新高中中國語文》(第二版)

指定文言經典精編

(參考 2014 年「試題舉隅」題 4)

11《六國論》中蘇洵認為六國「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試說明句中的「勢」所指的 是甚麼。(5 分) 句中的「勢」指六國可以不割地求和而戰勝秦國的形勢,( 1 分)包括韓、魏、楚三 國不割地賂秦,保存實力;燕國不魯莽行刺秦王;趙國不中計殺害良將;齊國不親附 秦國;(2 分)如果六國用土地招攬謀士、禮待人才,同心合力對付秦國,善用這有 利形勢便有可能戰勝秦國。(2 分) 內容 整合 12 蘇洵在《六國論》中言詞激烈,感情溢於言表,試從文中摘錄有關句子,並說明他流 露出甚麼感情。(4 分) (1) 句子:嗚呼!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並力西嚮 , 則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1 分)悲夫!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 , 日削月割,以趨於亡。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1 分) (2) 說明:六國本來有抗秦的條件,卻沒有善用,反而被秦國脅迫以致亡國,( 1 分) 「嗚呼」、「悲夫」等感歎詞充分表現作者的沉痛和憤慨。(1 分) 內容 複述、 複述、引申 引申 13 試根據《六國論》末句「 苟以天下之大,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 說明文章的寫作目的,並加以析述。(5 分) 《六國論》的寫作目的是借古諷今,( 1 分)作者希望藉六國賂秦而亡的歷史教訓, 警戒北宋統治者切勿重蹈覆轍,不要對外族採取輸幣求和的妥協政策。( 2 分)作者 為加強諷喻效果,在文末以擁有「天下之大」的北宋和只屬諸侯的六國比較,指出如 果北宋像六國那樣,「有可以不賂而勝」的形勢卻最終滅亡,就連六國也比不上,希 望藉此激勵北宋統治者,不要對外族卑躬屈膝。(2 分) 主旨 引申 14 有人認為蘇洵以《六國論》來表達自己對當時朝政的意見,比直接說明的效果更好, 你同意嗎?試加以說明。(4 分) 同意。(1 分)作者如果直接批評朝政,可能會觸怒當權者,不但不能達到勸諫的效 果,更可能會予人口實,因此惹禍。( 1 分)此外,這篇文章借古諷今,能讓讀者先 思考六國破亡的原因,最後才揭示主旨,暗示北宋假如繼續向外族輸幣求和,便會重 蹈覆轍,是對當權者的當頭棒喝,( 1 分)這比直接指出北宋政策失當更有力,令人 深切反省,達到諷諫的目的。(1 分)(答案僅供參考,言之成理皆可。) 見解 評價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5

4...


Similar Free PDF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