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GEC2945 Lecture 06 Japanese Occupation Note PDF

Title UGEC2945 Lecture 06 Japanese Occupation Note
Author Steven Lam
Course History of Hong Kong
Institution 香港中文大學
Pages 13
File Size 638.2 KB
File Type PDF
Total Downloads 93
Total Views 117

Summary

UGEC2945 香港史:從殖民地到特別行政區 (2015-2016 上學期) 1 第六講 香港淪陷及日佔時期 (一) 抗日戰爭期間的香港社會 (1931-1941 年) 抗戰期間殖民地政府的政策        1930 年代的綏靖政策(Appeasement Policy) ─ 英國、美國、法國、蘇聯對「軸心國」 德國、意大利、日本的姑息縱容,通過讓步、妥協來避免戰爭的外交政策 1931 年,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侵佔中國東北,英、美對於日本的行動不加反對, 甚至寄望日本的北上,能夠牽制立場不明的蘇聯 隨著日本自 1937 年 7 月開始全面侵華,英國軍方高層早已預視到將爆發...


Description

UGEC2945 香港史:從殖民地到特別行政區 (2015-2016 上學期)

1

第六講 香港淪陷 香港淪陷及日佔時 及日佔時 及日佔時期 期

(一 一 ) 抗日戰 抗日戰爭期間的香港 爭期間的香港 爭期間的香港社會 社會 (1931-1941 年 ) 抗戰期間殖民地政府的政策



1930 年代的綏靖政策(Appeasement Policy) ─ 英國、美國、法國、蘇聯對「軸心國」 德國、意大利、日本的姑息縱容,通過讓步、妥協來避免戰爭的外交政策 1931 年,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侵佔中國東北,英、美對於日本的行動不加反對,



甚至寄望日本的北上,能夠牽制立場不明的蘇聯 隨著日本自 1937 年 7 月開始全面侵華,英國軍方高層早已預視到將爆發另一場世



界大戰 儘管日本侵華損害英國在華利益,但英國政府還是極力阻止與日本發生正面衝突,







以免迫使德國與意大利有藉口在歐洲發動戰爭 1938 年中,國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成立;香港殖民地政府卻於 9 月宣佈,保持中立 為免挑釁日本政府,殖民地政府竭力避免一切可能被誤以為代表官方立場支持中國 抗日戰爭的行為,例如: -



中國政府曾要求殖民地政府向華人提供武器,以協助中國大陸上的抗日戰爭, 但被殖民地政府拒絕 立法局內的華人議員提出向中國送贈物資,同樣被拒絕

殖民地政府亦禁止香港紅十字會派員到中國內地戰區提供援助 殖民地政府同情中國內地的戰爭,亦不願開罪在香港的華人,對於中國國民黨與共 產黨借助作為自由港的香港運送物質、對於民間支持中國抗戰的活動,殖民地政府 採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默許態度

香港華人對日本侵華之反應 杯葛日貨  1931 年「九一八事變後」 ,南京國民政府定 9 月 23 日為「國恥日」以哀悼死難同 

胞 香港各商會會議決議: 「一律勿買日貨,勿乘日船,勿作日工,欲制日經濟死命。」 -

群眾毆打購買日貨的華人、破壞販賣日本貨的商店 先施等各大百貨公司停止進口日本貨

-

苦力拒絕搬運日貨,給日本船隻提供補給品的商店被群眾暴力恐嚇

UGEC2945 香港史:從殖民地到特別行政區 (2015-2016 上學期)

2

毆打、刺殺日僑  1931 年,香港約有 2,200 多名日本僑民,日本商店主要集中在灣仔、尖沙咀、中環 德忌笠街、干諾道中一帶 





9 月 23 日「國恥日」至 9 月 29 日,每次有數百至數千人同時分途襲擊日本商店; 6 名日本人、8 名華人喪命,20-30 人受傷,200 多人被逮捕,50 多間日僑房屋被破 壞 香港華人毆打、刺殺日僑的行徑讓宣稱「保持中立」的殖民地政府處於非常尷尬的 局面;殖民地府加強保護日僑措施,將日僑集中於特定地點,由英軍保護 1937 年「七七事變」後,預備先遣送 200 名日本婦女和兒童返回日本;日本郵船 會社派遣「淺間丸」到香港,停泊於九龍倉,暫時收容部份日僑

商會、同鄉會組織賑災籌款活動 

救鄉救國合而為一 四邑工商總局 ─ 四邑籌脤會 ─ 籌款數萬元 -



旅港中山人 ─ 中山海外同鄉濟難會 ─ 籌款二十萬元 旅港潮州同鄉會、潮州商會 ─ 籌款數十萬元

旅港客家人 ─ 崇正總會 ─ 崇正救護隊赴東江進行醫療工作 救國公債 1937 年 8 月,國民政府於上海成立「全國救國公債勸捐委員會」 ,宋子文任會 -

長;9 月,宋子文任命周壽臣為「救國公債勸捐委員會香港分會」會長 在港府嚴格監視下,各組織積極購買,為國民政府捐款六百六十萬元法幣

工人工會的抗日活動  

參與義賣、募寒衣、籌款 香港酒樓茶室總工會(1938 年)《酒樓月刊》 : 「我們站在統一民族陣線底下……切實地幫助國家,把瘋狂的敵人打倒,把民族的 禍害掃除,才能解救危亡,復興民族,得到保障生活的希望。……偵查漢奸的活動, 是酒樓茶室工友最切當的工作。……酒樓茶室是大小漢奸們活動聯絡的場所。…… 我們的工友,在提鑪奉酒之餘,對顧客的言語談話,一一加以技巧的留意觀察的話, 漢奸的面目不難要在酒樓茶室裡暴露,他們的活動的線索,也可以從酒樓茶室裡捉 住。」

文化界的抗日活動  大批文化人移居香港,一方面帶動了香港文化界的發展,另一方面以香港為基地繼 



續從事抗日的宣傳工作 作家許地山 1938 年出版歷史劇本《女國王》 ,描寫唐初高麗入侵,薜仁貴的妻子柳 迎春勸夫從軍,打擊外敵的故事 上海導演司徒慧敏、蔡楚生,聯合香港演員吳楚凡、白燕等,拍攝愛國電影《最後 關頭》 、 《白雲故鄉》 、 《孤島天堂》等

UGEC2945 香港史:從殖民地到特別行政區 (2015-2016 上學期)

3

香港社會的另一面:物價貴 香港社會的另一面:物價貴、難民多、聲色犬馬 、難民多、聲色犬馬 

作家黃若耶 1938 年〈時局動亂中的香港〉 : 「香港是相當美,然而沒有靈魂!……我們一向都做了高等華人的安落窩,在中國 有著內戰的時候,又立刻成了臨時避難所。……從北平,天津,上海,南京,廣州 來的都有;軍人,政要,富翁,姨太,舞女,流氓都齊。因此香港市面,更加繁榮

起來了。劇增二三十萬人口,連本來的居民,計共有百多萬,……物價的飛漲……,

住屋的加租,又跟著起來。……狠心的業主還拼命加租,從前三四十元的房子,現 在非五六十元租不到。這不理人家死活的行為,還不如趁火打劫的好!……祖國儘

有許多餓死的同胞,這裡卻有吃不完的海參魚翅。火線上我們的勇士儘流著鮮的血, 紳士們卻正喝著紅的酒。……娛樂院,和舞台,場場都擠滿了貴客。中華舞院,國 泰舞院,夜夜都衣香鬢影,通宵達旦。許多沒了故鄉的孩子,欖著妖媚的舞娘,在 瘋狂的音樂旋律中,轉,轉,拼命地轉!……他們都過著夢的生活呀!時代的巨響, 驚不破他們的夢!」

難民湧入  抗日戰爭爆發以來,英治下的香港殖民地成為中國難民的避難所,香港人口增加了 70-80 萬,至 160 萬人 

大批難民湧入讓香港本已擁擠的居住環境更形惡劣,殖民地政府不得不在北角、九 龍仔、馬頭涌、錦田、八鄉等地興建簡陋的難民營,以疏導難民湧入市區



難民營生活環境擠壓、衛生惡劣,霍亂、腦災等疫症流行 房舍不足,香港有露宿者三萬多人,難民身無長物,仰賴慈善團體的賑濟



畸形的繁榮 

日本封鎖了上海等中國港口,至 1938 年初,中國對外貿易有一半改經香港進行 內地不少銀行 (例如:中國銀行、交通銀行),把總部遷往香港,香港成為全中國的 匯兌銀行中心



大量難民湧入,造就土地買賣興旺,殖民地政府反而收入大增



聲色犬馬的生活  利舞台戲院上映《情燄》(馬徐維邦導演) 《華商報》廣告:「熱情狂放、犧牲色相大膽作品」 、「春情似火……表現了性的饑 渴,情的泛濫,火一般的熱。」 



新世界戲院上映《奇女子》(吳楚凡、黎灼灼主演) 《星島日報》廣告: 「肉感的奇女子,……奇得你心花怒放!奇得你春情蕩漾。…… 肉騰騰!白雪雪!酥胸玉腿,一片春色。」

治淋藥品大賣 《星島日報》 : 「女則放蕩形骸,男以性的調劑,攀花折柳,演成人慾橫流,產出諸 多隱病。故治淋藥品銷流與時俱增。即以晏地干路白蜀丸,每年銷流亦達五十期瓶 有餘。」

UGEC2945 香港史:從殖民地到特別行政區 (2015-2016 上學期)

4

香港新聞出版界:政治派系雜處 

殖民地政府雖有嚴厲的出版審查,但相對國內局勢動盪而言,左派、右派均於香港 出版報紙,以作政治宣傳之用 國民黨蔣介石系的《國民日報》 -

國民黨汪精衛系的《南華日報》 共產黨的《華商報》

左右派互相攻擊 



共產黨《華商報》指責蔣介石一黨專制: 「近年來,法西斯主義的逆流泛濫世界,在中國,也竟有人要把這種主義移植過來。 他們弁棄孫中山先生的遺教,唾棄民主政府,而謳歌法西斯政權。……民主政治不 僅是我們建國的理想,而且是抗戰勝利的保障。」 共產黨《華商報》評擊汪精衛是出賣民族利益的漢奸:

「汪精衛所高唱的『和平』 ,真是『亡國的和平』!『奴隸的和平』!我們要粉碎 這種『和平』!」 

汪精衛的《南華日報》反駁共產黨才是蘇聯的傀儡: 「要挽救目前中國的危機必須反共,要實現東亞和平結束中日戰爭必須反共,這已 成了今日最正確的理論。共產黨人自知狐臭尾巴露出來了,急急想法去遮蓋,於

是……影射反共主和的人與日人漢奸骯髒在一起,以遮掩它自己做了赤色傀儡的醜 態。這正如妓婦講貞節,欲蓋彌彰!」

(二 二 ) 香 港淪陷 遲來的準備 

殖民地政府難以為防範日本方面的入侵作好準備 ─ 作為自由港的香港,加上與中 國接壤開放無阻的邊界,難民湧入,耗掉香港的資源,且無法阻止日本間諜與親日 份子混入香港活動



部份香港的英國軍官不相信日本人有能力挑戰大英帝國,直至廣州淪陷後,才意識 香港可能面對被日軍入侵的可能而作出準備: 1939 年 7 月,總督羅富國(Sir Geoffry Northcote)通過了《戰鬥人員義務法令》 , -

規定香港所有 18-55 歲的歐籍男子都須加入防衛後備軍(Defence Reserve) 1940 年,在港九各處築建防空洞,拆走通往深圳的橋樑,逐步實施燈火管制、

-

糧食管制、於道路堆置沙包及路障、進行演習,以防日軍突襲 1940 年,開始向外籍文官、軍人及英籍僑民的家眷推出撤僑計劃,政府把大批 英國婦孺撤往澳洲;至同年 7 月,約 3,500 名英籍人士撤離到澳洲

UGEC2945 香港史:從殖民地到特別行政區 (2015-2016 上學期)

5

與華人無關的殖民地防衛戰 

雖然香港華人早已以各種的方式支援中國內地的抗日戰爭,但香港的殖民地政府至



戰前仍不認為需要依賴華人共同防守香港 殖民地政府認為:大多數華人把香港當成暫居之地,香港的華人不會為了香港而作 出犧牲



香港開埠了一個世紀,殖民地政府一直也不信任華人,未有企圖認真培養香港華人 對殖民地的忠誠



直至立法局的華人議員向總督保證支持殖民地後,殖民地政府方同意讓英籍華人登 記加入防衛後備軍



英國戰爭部於 1941 年 10 月同意接受華人步兵入伍,但設有身高和體重的限制,不 少華人因而被拒諸門外;600 名申請者中,只有 35 人獲接納

香港守軍與日軍戰力上的差距 

羅富國在任期後階段,因身體不適,1940 年 4 月至 1941 年 3 月期間返英國休養; 後來短暫返港復職,最後於 1941 年 9 月 6 日,因病辭任總督;1941 年 9 月 10 日,



楊慕琦抵港成為新一任總督 香港英軍的指揮官莫德庇(Christopher Maltby)少將,8 月才到達香港,其麾下的香港



守軍約有一萬兵力,包括:英兵兩營、香港義勇軍、印度步兵,以及從加拿大增援 的步兵兩營(大多是剛畢業的新兵) 香港守軍的大炮、彈藥不足,軍備落後,只有少量軍機和戰艦;英國在亞洲的軍力



部署集中保衛印度的殖民地,並把新加坡視為前線,香港尤如孤島 日軍部署在香港外圍的軍隊人數超過二萬二千人;日軍在中國已有數年實戰經驗,



多支部隊為攻打香港一直進行聯合訓練 日軍的組織完善、裝備精良,日軍的戰機與軍艦數目遠多於香港守軍,而且能夠從



中國源源不絕派出增援 日本方面在進攻香港前便作了完善的情報工作,多年來在香港不同機關潛伏了間諜; 從哈佛大學館藏的一份日本軍用地圖顯示,戰前日本人已對香港有充分了解,地圖 上清楚標示了行政分區、鐵路、公路、小徑、電話線、電報線、海底電纜、警察局、 學校、醫院、水井、果園、沼澤、濕地等等

香港淪陷 

1941 年 12 月 8 日,日本轟炸機空襲香港、馬來亞、珍珠港和菲律賓,日軍迅速越 過新界,開進九龍,潛伏在香港的間諜散發「亞洲人的亞洲」宣傳單張,號召香港 的華人與印度人起來共同驅逐英國人





總督楊慕崎三度拒絕日軍招降,經過 18 日的戰役後,12 月 25 日,終於向日軍將領 酒井隆無條件投降 楊慕崎最終屈服的理由之一,是避免日本侵略軍重演 1938 年南京大屠殺的暴行

UGEC2945 香港史:從殖民地到特別行政區 (2015-2016 上學期)

6

(三 三 ) 日 佔時期的香 佔時期的香港 港 (1941-1945 年 ) 軍政廳時期:淪陷初期的混 軍政廳時期:淪陷初期的混亂 亂 (1941 年 12 月至 1942 年 2 月) 



1941 年 12 月 8 日,日軍開始進攻新界,不少流氓(「勝利友」) 乘英國守軍、警察 撤退,而日軍尚未進駐的空檔期四出搶劫及勒索 文化人薩空了在《香港淪陷日記》中記述: 「爛仔也是為了求生存而變成那種典型的人物,如果說這種人是人類中的惡人,製 造這種惡人的,還是這惡的社會。……就是歹徒爛仔,如果能夠好好的組織領導也

未嘗不可變質。……戰前戰後糊里糊塗爛仔歹徒不知死了多少,戰後為了和日寇對 抗而死的也不少,他們雖然也是為了殺敵而死,可是有誰知道,有誰注意?也許有

人看了敵人在對付歹徒而心裡感覺快意吧?人類是這樣愚蠢,在由這種愚蠢份子構 成的社會中,如何能夠有真是非存在。」 



1941 年 12 月 25 日,香港投降後,日軍高層為獎勵攻港部隊,特別發假 3 天,放 縱部隊胡作非為;12 月 28 日,日軍正式進行「入城式」 薩空了在《香港淪陷日記》中記述: 「一些大的店舖給封了門,門口釘上『大日本軍陸軍管理』 ,或者是『大日本軍海 軍管理』的牌子。……沒有經過『皇軍』的允許,一切的物品,都不能自由搬動或 買賣。……日本軍隊在海軍船塢附近……整理一綑一綑的獵得物,……堆滿了一個

空地,……卡車就將它帶到西環的碼頭去,放下了大輪船裡,……一直駛回日本去。」

「差不多二十五日以後一個時期裡,每個日本士貿都很忙碌……都為著搜括物質而 奔走。……香港所有的汽車,……都集中在匯豐銀行附近的草地上,……只要能夠 搜括得到,敵人甚麼都要。……這一次香港戰爭,他們可算發了一大筆橫財!」

「 『入城式』後,士兵們放假尋樂,市民們卻因此遭災受苦,這些胡亂喝醉了酒的 日本兵,到夜半就四出找尋女人,他們三二個一起,敲打隨便一家的門戶,……很 多女人遭到了侮辱,他們有被三個敵人一起輪姦的。」



日軍最高長官酒井隆中將成立「軍政廳」,下轄總務、民政、經濟、司法和海事五 部



1942 年 1 月 10 日,酒井隆以香港軍政廳長官名義於半島酒店宴請 133 名香港知名 華人,爭取他們的合作,共建「大東亞共榮圈」 1 月 12 日,12 名華人領袖組成臨時組織「香港善後處理委員會」 ,協助處理糧食、



貨幣、治安、交通、醫療等與民生有關的事情

UGEC2945 香港史:從殖民地到特別行政區 (2015-2016 上學期)

7

香港佔領地總督府成立  

1942 年 2 月 20 日,日軍宣佈香港為日本佔領地,設立總督府,代替軍政廳 第一任總督: 磯谷廉介 (至 1944 年 12 月) 第二任總督: 田中久一 (至日軍投降)



行政總部遷至匯豐銀行大廈 總督之下設參謀部(掌管憲兵、警察及防衛隊)及總務官長(掌管民政)



總務官長下分七部: 民治部、財政部、交通部、經濟部、報導部、管理部及外事部



拉攏華人: 「兩華會」之成 「兩華會」之成立 立 

二戰期間,日本宣稱自己不是侵略其他國家,而是建立「亞洲人的亞洲」 ,把其他 亞洲人從殖民地統治中解放出來;香港淪陷,日本卻宣稱香港從此加入了「大東亞 共榮圈」



日佔時期,歐籍人士淪為戰俘,英籍平民被囚禁於赤柱的集中營,軍人戰俘則囚禁 於九龍深水埗的前英軍兵營;日本軍命令歐籍戰俘遊街、向華人鞠躬、拉人力車和 掃街,藉此向華人及其他非歐籍人士顯示日本戰勝了英國人 不少香港華人與日本人合作,部份可能相信日本人所宣傳的「亞洲人的亞洲」 ,但





  

  

更多的是委曲求存而與敵合作 香港重光後曾審問日佔期間被懷疑通敵的華人,三名殖民地官員作證,在香港快淪 陷前,他們曾與當時的華人領袖周壽臣、羅旭龢密會,為免重演南京大屠殺的悲劇, 要求他們與日本人合作,以保護香港華人的利益 日本人為鞏固統治,積極拉攏那些曾與英國人合作的華人領袖 1942 年 3 月 28 日, 「華民代表會」成立,是最高諮詢機構 每日開例會就華人有關事項向港日政府作出提議;由一名主席、兩名委員組成(後 加至三名) 主席羅旭龢,委員劉鐵成、李子方,後加入陳廉伯 羅及李兩人是原香港殖民地政府器重的人;劉、陳二人則與日本關係密切 羅旭龢(Sir Robert Kotewall)是歐亞裔混血兒,戰前為香港立法局首席華人非官守議 員;李子芳是香港望族李佩材家族的成員 (兄長為李冠春),東亞銀行經理兼前立法



局華人非官守議員 劉鐵成畢業於日本京都大學經濟系,交通銀行經理,戰前已與日本公司有業務往來, 說一口流行口語,是香港留日同學會會長,在留學日本期間被洗腦,真心真意與日 本人合作;陳廉伯曾任匯豐銀行廣州分行買辦,與磯谷廉介是舊識 同時,另設「華民各界協議會」 ,任命 22 名委員,代表商業、工業、運輸、金融、



教育、慈善、技術、醫師、建築、勞動等各界 每週開會二次,向「華民代表會」提供意見



UGEC2945 香港史:從殖民地到特別行政區 (2015-2016 上學期)

8



主席周壽臣,副主席李冠春,委員包括:董仲偉(道亨銀行東主)、葉蘭泉 (中華總商 會主席)、羅文錦(律師,何東之女婿 )、譚雅士 (醫生,前東華三院院長)、鄧肇堅、 陸靄雲(南華體育會會長)、林建寅(港九勞工總會會長)、顏成坤(中華巴士公司主席 )



等等 1942 年 2 月 25 日,羅旭龢以「香港全體華僑」代表身份向新任總督致歡迎辭: 「溯自大日本皇軍以神聖戰果,奠定全港,兵行所至,遐邇風從。在東亞民族史中, 佔最光榮之一頁。香港百五十萬中國人民,獲睹光明,於東亞新秩序之下存榮與共,

何樂如之。今日欣逢督憲履新,更見薄海騰歡,萬民額手。欣幸愉快,奚可勝言。……

今為親民父母之官,我全港僑民,實不勝其擁戴之誠,景從之摰。本香港為東亞重 鎮,……雖歷兵戈,元氣斲損,但賴皇軍當局之維護,已漸復進繁榮。仰見仁義之 師,無美弗屆。……而況督憲在華有日,久著德威,洞矚癥徵,熟知民隱,……必

能福利群黎,修明庶政,……建嶄新之香港。……我香港全民,……願以合作之精

神,勉作復興繁榮之努力。筒肩艱鉅,共表忠誠。……敬祝督憲政躬康泰,幸福無 量。昭和十七年二月吉日,香港全體華僑叩。」 監控香港社會的措施 推行分區統治 (28 區)  與英國人不同,日本人做很多工夫向華人宣傳及解釋政策,甚至建設地區工作網絡, 

   

把行政管理工作下放,讓華人擔當了在英國人殖民地統治之下從沒有過的角色 民政部在香港島、九龍及新界各設一個「地區事務所」 ,所長由日本人出任,負責 監察「區政所」(1942 年 7 月改名為「區役所」)的運作 全港被劃分為 28 個區:港島 12 個、九龍 9 個、新界 7 個 各區設正副所長一人,由區內知名人士出任 區所下設區議會,作為諮詢機構,議員人數由 5 至 10 人不等 區所負責管理區內事務,包括:戶籍調查、物資管理、米糧分配、街道衛生等等

人口調查及管制 

日佔時期的身份證明文件,日本人通過區役所進行人口登記,對人口的流動有著非 常嚴密的監控

歸鄉政策  

日軍佔領香港後,估計人口達 160 萬,帶來嚴重的糧食負擔 1942 年 1 月,頒布華人疏散方案,成立「歸鄉指導委員會」 ,勸諭、利誘、威逼華



人(特別是無業者),離港返回原籍 1943 年後,糧食更形短絀,憲兵在街上隨意拉人,強行押解離境 香港淪陷後一年,估計超過 50 萬人離港回鄉,至日佔末期,香港人口僅餘 60 萬人



左右 為誘使更多華人回鄉,更特別安排回鄉列車及輪船,甚至曾以糧食作利誘



UGEC2945 香港史:從殖民地到特別行政區 (2015-2016 上學期)

9

糧食配給、燃料短缺  通過區役所,設立米站,實施配米制度,按口售糧  最初每人每日配給米四兩,後來增至六兩四錢    

其他副食品,如:油、糖、食鹽等亦採配給制 由於糧食供應困難,報章每日均有有關糧食供應及物價的報導 日佔時間後期,燃料供應出現問題,柴、煤短缺,供電、供水受影響 居民以家具代柴,燒水煮飯,無人看守的房子,如:香港大學,木材也給貧民拆去

日化政策 

日本宣稱,現在香港已是「東亞人的香港」 , 「英國殘餘的文化遺毒」須「徹底的加



以掃除」 1942 年 1 月,下令在公眾地方顯眼的英文店名、標誌、告示等,一律必須拆除或塗 黑;香港各處所有英國皇室人員的雕像被拆除

   

廢用公元,改用當時日本天皇「昭和」作年號 將香港標準時間撥快一小時,與日本同步 4 月,總督部宣佈港九主要街道及地區均須改用日式名稱 學校推行日化教育 -



紀念陣亡日軍的「慰靈祭」 建於金鐘兵房內的南海神社

控制出版及言論 戰前主張抗日的報刊被查封,或被迫與親日報列合併 -



課文內容改成《新生香港》 、 《興亞進行曲》 、 《日本刀》 、 《日本的體育》等,目 的令香港學生認同「大東亞共榮圈」

1943 年 5 月,成立東亞學院培養公務員、教師和商人認識日本道德和習俗 努力將日本節日及儀式灌輸給香港華人,例如: 慶祝香港「新生」一週年的花車巡遊 -



日本人為香港貧民提供一定的教育,但日佔時期的教育體制基本上陷於崩潰; 戰前登記學童人數逾十萬人,戰爭結束後只有約三千人 中小學每星期必須學習四小時日語,英語被禁止使用

雜誌報刊宣傳「中日一家親」及美化侵略

‘Cultural Activities in the New Hong Kong, a special article from the Hong Kong Broadcasting Office’ (New East Asia, September 1942) ‘For someone who returns to Hong Kong after having left before the War, the first thing he will find surprising will be that all the signboards that used to be written in English are now gone. From this alone, it should be clear how the culture of the new Hong Kong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old Hong Kong. Strictly speaking, the Hong Kong of the past had no culture of its own. The most that might be said is that what little culture there was a low-grade colonial culture. So, for

UGEC2945 香港史:從殖民地到特別行政區 (2015-2016 上學期)

10

more than a hundred years, although the British in Hong Kong wanted to win the hearts of local people by encouraging the study of the classics and respect for Confucius…… Now, Hong Kong is in the hands of the Japanese Imperial Army. It has become a Hong Kong for the East Asians…… the poisonous remains of the British cultural leftovers must also be eradicated. The new Hong Kong culture must not only include Chinese culture but also elements of new Japanese culture…… Newspapers are the voice of the people. In the past, there were too many newspapers in Hong Kong, and their backgrounds were too complicated. On the one hand, they all reported the same news, but on the other hand, they all made conflicting comments. Every day, they fought one another with pen and ink. Such newspapers were a waste of human and material resources. Such laxity had been purposely cultivated by the British. The new Hong Kong certainly cannot permit this warped phenomenon…… Pornographic tabloids are no longer published. The major newspapers have been negotiating mergers…… When the newspapers have been merged, talent will be concentrated, and their contents will be more substantial……. 日佔期間的經濟掠奪 清算「敵性銀行」  1942 年初,日方派遣多名金融專家來港接管及清算「敵性國」銀行 (包括:匯豐銀 

行、渣打銀行) 授權日本橫濱正金銀行及台灣銀行進行清算

限制提款    

只限「中立國」人士及「中立性」華人提款 提款上限不得多於五十元 規定於六間銀行提款 對提款日期及時間亦有限制

迫簽紙幣 

1945 年,為有更多資金以換取內地及澳門的物資,總督部強行下令匯豐銀行在沒有 儲備金的情況下,簽發高達一億二千萬元的「迫簽紙幣」 ;這些紙幣一直不獲簽發 銀行承認

軍用手票    

軍票沒有準備金,不可兌換日圓,是經濟掠奪的一種手段 日佔初期,規定軍票與港幣的兌現率為 1:2 1942 年 7 月,硬性提高為 1:4 1943 年 6 月,除軍票外,其他貨幣一律禁止流通

UGEC2945 香港史:從殖民地到特別行政區 (2015-2016 上學期)

11



日佔時期在港軍票發行額 : 1942 年 12 月

20,500,000 圓

1943 年 6 月

36,800,000 圓

1943 年 12 月

42,000,000 圓

1944 年 6 月

129,000,000 圓

1944 年 12 月

309,000,000 圓

1945 年 6 月

873,000,000 圓

1945 年 8 月

1,963,000,000 圓

(四 四 ) 香 港重光及日 港重光及日佔時期對香港 佔時期對香港 佔時期對香港之影響 之影響 戰後香港歸屬問題 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軸心國已呈敗象,同盟國開始討論香港戰後歸屬問題



蔣介石在美國總統羅斯福(Franklin Roosevelt)協助下,在 1942 年 1 月成為中印緬甸 戰區盟軍最高統帥,蔣介石希望利用這場戰爭,廢除不平等條約



在美國的支持下,國民黨與英國人進行磋商,要求英國人放棄在華治外法權、交還 香港或至少重訂新界的地位



1943 年 11 月的開羅會議上,羅斯福答應蔣介石,如果他與共產黨人合作對付日本 人,會助國民黨收回香港 英國初時認為應該交還香港,一方面希望可以集中精力處理印度及埃及的問題,另



一方面希望藉此向中國及世界示好,表示英國的殖民主義已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先 發制人,以免因殖民地問題而爆發新一輪的衝突 

然而隨著日本戰況失利,英國雖然已於 1943 年的《大西洋憲章》簽字,主張各殖 民地民族自決,但事後英國認為,這憲章不適用於香港,決定在戰後保住香港;由 於英國立場強硬,美國作出讓步,不再討論此問題



1944 年,香港華人領袖之一的李樹芬前往倫敦,向殖民地部及外交部保證,香港上 層的華人寧願香港在戰後繼續由英國人管治



英國殖民地部成立「香港計劃小組」 ,為重佔香港作準備;1945 年中,英國首相邱 吉爾(Sir Winston Churchill)清楚知道沒有美國的支持,國民政府無力收回香港,而大 英帝國繼續存在,對美國戰後的世界利益十分關鍵



1945 年 8 月 8 日,英國政府密令原本禁閉於赤柱拘留營的前輔政司詹遜(Frank Gimson)組織臨時政府



8 月 14 日,英國密令其太平洋艦隊速往香港,搶先進駐香港 8 月 15 日,日皇宣佈無條件投降

 

由於中英雙方就受降問題有分歧,至 9 月 16 日,協議由作為中印緬甸戰區盟軍最 高統帥的蔣介石授權,中國政府派遣潘國華少將會同英國夏愨少將接受日本投降

UGEC2945 香港史:從殖民地到特別行政區 (2015-2016 上學期)

12



羅斯福在 1945 年 4 月去世,繼位的總統杜魯門(Harry Truman)不像羅斯福那樣執著 於協助中國恢復對香港的主權,而西南太平洋戰區的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將軍 (Douglas MacArthur)大力支持大英帝國在東亞繼續存在



在日本宣佈投降時,國民政府在距離香港 300 英里的範圍內有近 60,000 大軍,中 國如以武力奪回香港,當時英國在香港的兵力不足以阻止





蔣介石知道英國不會輕易放棄香港,如果強行索回香港不果,會損害他在中國的威 望,而他亦需要英、美支持,以在戰後的國際社會擔當更重要的角色 蔣介石更關注收復華北,以及阻止共產黨奪取被日本人佔領的領土,不想刺激中共



加入爭奪香港,因為中共指揮的東江縱隊比國軍離香港更近 因此,日佔時期結束後,中國未有收回香港,香港繼續成為英國的殖民地

英國管治危機 

雖然英國最終收回香港,但日佔時期卻為英國帶了嚴重的管理危機



在英國殖民地史上,香港是英國第一個殖民地,在戰爭中被其他國家武力佔領 英國香港守軍向日本投降,打破了英國皇家海軍戰無不勝的神話 英國如無法收回香港,將向其他殖民地發出訊息:帝國已無力維持帝國的完整性

  

雖然戰爭結束前,有華人領袖向英國政府發出訊息表示願意繼續接受英國管治,最 重的原因,是因為這些華人領袖需要保護他們自己的階級利益;廣大的低下層華人, 對戰後的中國感到自豪,並認為這是趕走英國人的最好時機

UGEC2945 香港史:從殖民地到特別行政區 (2015-2016 上學期)

13

(五 五 ) 總結 

從 1842 年開埠至日軍佔領香港,雖然英國人已經統治了香港達一個世紀,但英國 人由此至終不信任香港的華人



由於香港的華人不滿英國的殖民地統,對英國的殖民地統治毫不留戀,而且親日派 系與日本方面「大東亞共榮圈」的政治宣傳,使香港淪陷後,不少華人迅速跟日本







人合作,接受其統治 香港被日軍佔領的三年零八個月,無疑是黑暗的歲月,但日佔時期卻對香港戰後發 展有重要的影響,是香港殖民地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捩點 日佔時期,雖然日軍是出於控制考慮,但無疑日方較戰前的英國殖民地政府更重視 華人,讓更多華人可參與管治 戰後,英國面臨統治威信問題,而中國亦不時希望收回香港,間接迫使英國反思對 香港之統治,令戰後的殖民政府就政治、經濟、民生等政策上作出檢討,以求令香 港的華人主動選擇留在英國的統治之下

-----------------------------------------------------------------------------------------------------------參考資料



高添強、唐卓敏編: 《香港日佔時期:1941 年 12 月-1945 年 8 月》 ,香港:三聯書 店(香港)有限公司,1995 年。 高馬可(John M. Carroll): 《香港簡史-從殖民地到特別行政區》 ,香港:中華書局,



2013 年,頁 149-162。 蔡榮芳:〈日軍佔領地(1941-45 年)太陽旗飄揚,太陽旗倒了〉,《香港人之香港史



1841-1945》 ,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01 年,頁 229-273。...


Similar Free PDF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