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GEC2945 Lecture 05 Social Movement Early 20th Century Note PDF

Title UGEC2945 Lecture 05 Social Movement Early 20th Century Note
Author Steven Lam
Course History of Hong Kong
Institution 香港中文大學
Pages 15
File Size 743.7 KB
File Type PDF
Total Downloads 25
Total Views 909

Summary

UGEC2945 香港史:從殖民地到特別行政區 (2015-2016 上學期) 1 第五講 社會運動的萌芽與發展 (一) 轉變中的香港社會 社會問題日益嚴重    19 世紀末至 20 世紀初的中國政局: 1894-95 年,中日甲午戰爭 1898 年,百日維新與戊戌政變 1900 年,義和團運動 1901 年,清末新政 1911 年,辛亥革命 香港華人社會本已存在不少社會問題,殖民地政府僅依靠華商以慈善的方式紓困 中國政局動盪,更多的華人湧入香港;隨著香港華人人口增多,社會問題更形嚴峻 新世代的華人精英    隨著中央書院的成立與教會學校的出現,香港開始孕育出一班新的華人精英,他...


Description

UGEC2945 香港史:從殖民地到特別行政區 (2015-2016 上學期)

1

第五講 社會運動 社會運動的萌芽與 的萌芽與 的萌芽與發展 發展

(一 一 ) 轉變中 轉變中的香港 的香港 的香港社會 社會 社會問題日益嚴重 

19 世紀末至 20 世紀初的中國政局: 1894-95 年,中日甲午戰爭 1898 年,百日維新與戊戌政變 -

1900 年,義和團運動 1901 年,清末新政



1911 年,辛亥革命 香港華人社會本已存在不少社會問題,殖民地政府僅依靠華商以慈善的方式紓困



中國政局動盪,更多的華人湧入香港;隨著香港華人人口增多,社會問題更形嚴峻

新世代的華人精英 

隨著中央書院的成立與教會學校的出現,香港開始孕育出一班新的華人精英,他們 普遍的特徵: 接受西式教育,部份曾到英國留學,不少更是基督徒 -



或投身中國公務機關與海關,或成為醫生、律師、工程師等專業人士 熱心中國改革運動與民族主義運動

勇於挑戰傳統禮教和習俗 但與下層民眾感覺疏離 代表人物:何啟、胡禮垣



二人深受西方資本主義及古典自由主義影響,認為英國富強的根源是它的自由主義 傳統:民權思想、自由貿易、工業改革與立憲運動;認為這亦是中國改革之道



新的華人資產階級亦開始冒起,他們開始投資新式工業、企業



代表人物:何東、梁星垣、劉渭川 這班華人資產階級認同英國的「門戶開放政策」(Open Door Policy)

 

認為中英兩國有密切的友誼和共同的利益,強調中英合作,發展中國的商業,英國 亦協助整頓中國海陸軍隊,以對抗其他國家(例如:法國、俄國、日本)的侵略



何東:「外患迫近神京,中土四面可虞……將來西伯利亞鐵路造成,商務交涉,想 更從而多事……則英國商務難免受其害,曠觀中國與各國通商以英國最廣,英受其 害,則中國並受其害矣……試觀英國與埃及印度兩國所練各軍,其成效不卓然可睹 耶?」

UGEC2945 香港史:從殖民地到特別行政區 (2015-2016 上學期)

2

(二 二 ) 1900 年代 年代香 香 港的社會運 港的社會運動 動 反美杯葛運動 反美杯葛運動(1905-06 年 ) 背景 

1882 年 5 月 6 日,美國通過《排華法案》(Chinese Exclusion Act),允許美國暫停華 工入境移民,法案通過後,不少在美華人亦受到歧視和暴力對待



1905 年 7 月,波士頓移民官在沒有逮捕令的情況下拘捕了一名華人,此名華人後來 在美國駐上海領事館前自殺 上海知識份子及商人於是發起抵制美貨運動,敦請清政府拒絕續訂禁止華工移民之



條約 香港各界的反應  知識份子 -





保皇維新派的《商報》、《時報》、《香江日報》;革命黨人的《中國日報》 、《廣 東日報》 、 《有所謂》 、 《世界公益報》 ;保守派的《華字日報》 ,均大篇幅報導抵

制美貨運動,拒登美國貨之廣告 低下階層 最受美國不准華工移民之法令影響 不理殖民地政府及華商公會之勸籲,到處張貼匿名海報表達不滿 商人 -

商人最初對於抵制美貨,意見分歧 後來部份華人企業家,乘杯葛運動之機,提出「拒用美貨,提倡國貨,挽回國

-

家利權」 ,創立「民族企業」 商人為推薦產品,廣告訴諸愛國主義

-

雙龍公司廣告

抵制美約之上等花露水出現。好極好極……。本公司之雙龍伴珠嚜花露水,係

由華人陳氏發明,向中東採取材料自製,其芬芳處,與美貨比,有過之、無不

-

及…… 製衣店怡經號 抵制苛約為吾國、民氣生死之大關鍵。本號主人亦國民之一份子,應盡義務。 嗣後本號接做之操衣褲,一律刪除美貨,而尤以土布為大宗。學界中人,欲保 全國粹而又湧抵制之熱心者,其有取于是乎。……

UGEC2945 香港史:從殖民地到特別行政區 (2015-2016 上學期)

3

反日杯葛運動 反日杯葛運動(1908 年) 背景 

1895 年的《馬關條約》後,允許日本在中國境內設廠;不少西方國家亦因「最惠國



待遇」條款,而可同樣分享此一條款的利益 日本資本對中國之經濟滲透:



1906 年,日本對華貿易佔中國對外貿易的 14.19% 1909 年,日本生產的 91.2%棉紗銷售到中國 1908 年 2 月,澳門發生「二辰丸」事件,貨輪走私軍火到廣東,遭中國政府扣押,



但日本政府強迫中國政府謝罪道歉 廣州群眾視之為國恥,發起杯葛日貨運動,蔓延至香港、東南亞、美國、澳洲各地

香港社會的反應 

日本資本對香港的滲透沒有美資那樣普及雄厚: 進行對日貿易的香港商家-30 家 進行對美貿易的香港商家-239 家 港商大都支持杯葛運動,並再次乘機發展「民族企業」 ,商品廣告亦以愛國為招徠 真光公司 本公司現下不買賣日本貨物,專辦歐美各國特別新款。貨物俱全……。新到中



-

國廣府工藝廠雪白大小毛巾,發行價,格外相宜……

興商行肥皂廣告 慨自中國禁奇技而盡失利……。誠以非興物不能成務;非致富不能自強也。即 如香挸一物,其業微而其用廣,其物小而其靈殷。操是業者,不徒商人謀利益, 亦即為國家挽利權。本店主人旅美而講求斯道者廿餘年矣……



有華人自發組織「敢死會」 ,揚言會把破壞抵制運動的人殺死和割掉耳朵 雖然參與抵制日貨的人沒有襲擊日本公司,但 11 月初,出售日貨的華人商店被襲



擊,殖民地政府加緊提供保護 殖民地警察射殺了兩名參與反日貨騷亂的華人,拘捕了至少一百人,並且不經審判



便將抵制日貨運動的領袖驅逐出境 華人為表對殖民地政府處理手法的不滿,華人商店罷市兩週,甚至有不少人從匯豐





銀行提出巨款 日本出口到香港的貨物銳減 1/3,日本副領事希望與香港商界重修舊好,香港商人 也擔心長此下去會帶來更嚴重的社會動盪,抵制運動遂於 1909 年 1 月結束;但隨 著日本在中國東北的勢力擴張,香港仍不時出現零星的抵制日貨運動

UGEC2945 香港史:從殖民地到特別行政區 (2015-2016 上學期)

4

對 1900 年代香港社會運動之觀察 

隨著中國 19 世紀末的動盪,香港華人數量增加,華人社會結構日趨複雜,傳統紳 商難以再依賴其權威以維繫社會和諧,而且新一代香港的華人精英更加關注香港與 中國的政治與社會變動



新知識份子關心國事,但與民眾有距離,僅限於報刊傳媒製造輿論,未能真正領導 群眾進行大型社會運動



下層民眾受社會急遽轉變之害最深,生活艱難,他們有一定的愛國心,同時亦認為 外資入侵是其生活困苦之間接原因;然而,表達不滿之方式,欠缺組織,不成氣候



新興的華人資產階級有一定的愛國心,但仍不忘以自身利益出發,有利可圖時便支 持,利益受損時便退卻

(三 三 ) 1910-1920 年代初 年代初香港的 香港的 香港的社會運動 社會運動 香港與中國革命 

為了保護英國在華利益,殖民地政府無意鼓勵任何排滿或革命情緒,雖然同情維新 派與革命黨人的處境,但官方政策是保持中立



相對於中國內地而言,香港有較大的出版自由,無論是保守派、維新派或是革命黨 人均可在香港出版報刊,提出各樣的政治主張



殖民地政府不在本地的學校教授中國近代史,但課程包括西方的議會政體等課題, 學校圖書館亦有世界各地的書刊,學生擁有相對自由的政治思考空間 殖民地政府雖不願讓香港成為顛覆基地,但 1898 年「百日維新」失敗後,維新派



領袖康有為流亡香港,經香港轉往新加坡;1900 年革命黨人楊衢雲起義失敗後寄跡 香港;1901 年楊衢雲被刺殺後,殖民地政府派警察保護另一革命黨人陳少白,並發 

給他可攜槍自衛的許可證 香港對中國民族主義運動的貢獻是間接而溫和的,並不如革命黨人日後所宣傳的: 香港是革命孕育的基地

孫中山之革命活動 

1884 年孫中山入讀香港中央書院,1887 年入讀香港西醫書院



1895 年 2 月,孫中山、鄭士良、尤列、陳少白、楊鶴齡、陸皓東等人於香港創立「香 港興中會」

 

1895 年,革命黨人首次在廣州策動起義,但失敗 1896 年,總督羅便臣向孫中山發出驅逐令,限制五年內不得進入香港;孫中山轉往



倫敦,後到海外華人社會進行籌款 1905 年,在東京創立同盟會

UGEC2945 香港史:從殖民地到特別行政區 (2015-2016 上學期)

5

依附外國勢力  1900 年,義和團事變,八國聯軍侵華,華北告急,興中會黨人企圖在華南進行政變 

革命黨人一方面接觸李鴻章尋求合作,宣佈兩廣獨立,另一方面由何啟(孫中山於 香港西醫學院就讀時之老師)出面游說港督卜力(Sir Henry Blake) 支持兩廣獨立



卜力對計劃頗表同情,但倫敦殖民地部電告卜力不許妄動

以秘密結社群眾為起義力量  孫中山曾表示: 「士大夫方醉心功名利祿,唯所稱下流社會,反有三合會的組織, 

寓反清復明思想於其中。」 1895 年第一次廣州起義,主要依賴秘密結社人員為起義力量,革命黨人於香港以金



錢利誘,招募六百苦力到前線作戰 1904 年,孫中山於檀香山加入洪門致公堂,成為「紅棍」

1900 年代後期:深入群眾  革命黨人開始意識到需要深入下層群眾為他們謀福利,才可得到他們的支持,革命 

才能夠成功 工人組織 -

1905 年,機工馬俊超因三合會之關係認識到孫中山,並加入同盟會,孫中山派 他回香港組織機工、宣揚革命

-

香港之後出現多個托名文娛康樂組織的工人組織:「澤文社」 、「群藝說學社」 、 「群愛公論社」 1909 年「中國機器研究總會」成立,不少成員是同盟會員



同鄉組織 孫中山祖籍香山,海員蘇兆徵、林偉民待同為香山人 -

香港海員組織了「聯誼社」協助革命黨人傳遞消息和偷運軍火 不少四邑籍華僑早已於海外認識孫中山,大力支持其革命活動 1909 年, 「四邑商工總會」成立;1910-1913 年,積極於香港進行宣傳革命、 招募會員、捐款運動等

辛亥革命與香港 辛亥革命對香港之影響  1911 年 10 月 10 日,武昌起義成功,武昌宣佈獨立,各地紛紛響應,兩星期內有 十省宣佈獨立,陸續脫離清政府;1912 年 1 月 1 日,起義軍成立中華民國,定都南 京,推舉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 

武昌起義的消息傳來後,全港華人為之振奮歡騰,總督盧吉(Frederick Lugard)表示: 「這種不可思議的景象,是此殖民地歷史上前所未見的,聞所未聞。」



武昌起義成功後,幾日之內,香港幾千人剪掉辮子;理髮店提供免費剪辮子服務, 英國官員 G. R. Sayer: 「1911 年春天,剪了辮子就冒險丟腦袋;1912 年春天,不剪 辮子就丟腦袋。」

UGEC2945 香港史:從殖民地到特別行政區 (2015-2016 上學期)

6



10 月 18 日,400 多華人群遊行到中國銀行,強迫取下滿清黃龍旗



11 月 10 日,胡漢民從香港抵廣州,出任廣東革命政府都督,立法局華人議員何啟 及韋玉向港督盧吉為華人請願,要求休假一天以慶祝廣東共和政府成立,港督無奈 答應

港人積極為廣東革命政府募捐  革命政府授意由「四邑商工總會」於香港設立籌餉局,集合了三十位港商,由楊西 巖領導,進行籌款活動,每日華文報紙刊登捐款人姓名;甚至有愛國妓女,宣佈捐 出一半收入資助革命事業 

馬應彪、李煜堂等商人成立粵東紅十字會,提供藥物和醫護人員治療革命的傷員

刺激了香港華人對殖民地政府的不滿  部份在港華人認為革命既已驅除了滿人,接下來應該輪到英國人  1911 年 10 月至 12 月,因《南華早報》有洋人毆打華工,全港其他英文及中文報   

社紛紛全面罷工 政府查獲製炸彈工場,群眾搶掠商店,有歐籍人士在街上遇襲 1912 年 7 月至 1913 年 2 月,每星期有華人向警察扔石、毆打事件 1912 年 7 月,新任港督梅含理(Sir Francis Henry May)到任,於就職典禮當日有華人 企圖刺殺

杯葛電車運動 杯葛電車運動(1912-13 年 )  

    

香港開埠後,中國貨幣一直在香港流通,但辛亥革命後,政局動盪,廣東貨幣貶值 殖民地政府為免貶值的廣東貨幣流入香港影響,1912 年 4 月,禁止廣東貨幣在港流 通,亦禁止廣東公債卷在港發行 1912 年 11 月,總督梅軒利勸說天星小輪、電車公司、山頂纜車公司停收廣東貨幣 許多香港華人把禁令視為殖民地政府對新生的中華民國的侮辱 香港錢幣發行量不足,不足以供應本地居民使用 華人於是發起拒搭電車行動,到處張貼諷刺海報及阻礙行車 12 月,港督梅含理召見華人領袖,督促他們以身作則乘坐電車;韋玉、劉鑄伯等收 到恐嚇信

政府終止杯葛之措施  政府宣佈要在杯葛市區徵收特別稅捐,以賠償電車公司之損失    

堅持禁止在香港使用廣東貨幣 以半價廉售十萬張電車票給華人雇主分發給員工,鼓勵乘坐電車 下令嚴格執行以港幣支付薪水之法令 杯葛電車運動最後以失敗告終

UGEC2945 香港史:從殖民地到特別行政區 (2015-2016 上學期)

7

五四運動與香港 五四運動的背景  港人漸對廣東國民政府失望:國民黨內部紛爭、袁世凱獨斷 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為主要參戰國之一,英國與日本為盟國(1902-1923 年),   

日本大批僑民借機移居香港開業經商,並乘擴大在中國山東地區的影響力 1915 年,袁世凱為取得貸款與日本簽訂「二十一條條款」 戰後「巴黎和會」的「山東問題」 1919 年 5 月 4 日,北京學生及各階層發起遊行、罷工、罷課,迅即漫延全國

五四運動對香港之衝擊    

香港華人反日情緒高漲,有群眾湧到灣仔日本商店集中地示威、擲石頭 不少華人設立「香港國貨維持會」 ,注意日貨輸入消息,揭發偽冒國貨之日貨 英文學校之學生,晚上舉辦義學,教授貧苦兒童,宣傳愛國意識 群眾聲討賣日貨的先施、永安、大新百貨公司,罵其為「亡國公司」;在群眾壓力 下,百貨公司宣佈:「今後必多採辦國產絲綢、蘇杭雜貨,並歡迎各界人士到公司 檢查有無仇貨。」

殖民地政府之反應  派遣武裝警察在灣仔日本人商店一帶日夜巡邏,送糧送水    

日本政府派出長門、陸奧、扶桑三艘戰艦駛泊於鯉魚門外 港府下令華文報刊不准煽動抗日愛國,也不准提帝國主義詞語 政府派員巡視各漢文學校,禁止任何反日行為 查禁所有提倡新文化之書刊,鼓勵學校學習傳統孔孟之

社會不滿情緒積累  雖然「杯葛電車運動」與反日運動被殖民地政府逐逐漸漸平息 

但社會矛盾與對殖民地政府的不滿並沒有得到化解

機器工人罷工 (1920 年) 1914-1920 年香港之經濟情況  米價上漲 100%,租金上漲 33.5%,食物上漲 25%,衣服上漲 10%;港幣貶值 50% 機工的生活與組織 

1910 年成立的「中國機器研究總會」於 1920 年改稱「香港華人機器總工會」 機工的工資已比其他勞工高,但面對通脹亦感入不敷支



機工十年沒加薪,洋人機工卻享免費住宿和二、三成加薪



UGEC2945 香港史:從殖民地到特別行政區 (2015-2016 上學期)

8

機器工人罷工



1920 年 3 月,香港華人機器總工會屢次向資方提出加薪 40%之要求,資方連續四次 拒絕工人之要求 3 月 31 日,船塢工人首先罷工,電信、交通、服務及金屬等工業工人,共 26 個企



業,一週之內近萬名工人相繼罷工,令香港經濟陷於停頓 香港廣州兩地之工人組織素有聯繫,不少罷工工人離開香港返回廣州



 

孫中山支持罷工,粵商捐出七萬多元,資助工人生計,支持工人繼續罷工 由於機工是技術工人,資方短期內難以找到接替人員,經過多次協商,4 月 19 日, 勞資雙方同意,加薪 20-32.5%

罷工之影響  罷工勝利對香港、廣州工運起了極大的振奮作用 1921 年,廣州機工亦罷工,並贏得加薪  

 

1921 年,廣州至少有 28 次罷工事件,總共約 6000 多名工人參加 1922 年,廣州出現了共 80 個工會

罷工顯示了傳統紳商領導的華人組織已無力充當華工與殖民地政府之間的中介 罷工成功讓工人第一次發現到團結的重要性,工人自發地成立組織,直接與僱主交 涉,爭取集體權益 1920 年底,香港湧現了 120 個新的行會組織,當中 81 個是由工人組成的工會 1921 年,造船工人、木工、水泥工、家俱工人、製箱工人、煤炭工人、飲食店雇工 都發起了小型罷工

海員大罷工 (1922 年) 海員的生活與組織  1920 年前後,香港約有 30 多家輪船公司,海員每天工作十多小時,薪金約 20-30  

元,與洋人海員薪金相差五倍 以包工制招募海員,需由包工頭介紹,並每月在工資中扣十多元予包工頭 早年在孫中山支持下雖然成立了「香港海員慈善社」 ;1921 年, 「中華海員工業聯合 總會」正式成立,約有 1,500 人參與

海員大罷工  1921 年 9 月起,海員公會多次向資方提出:增加工資、改善待遇、由公會介紹代替 

包工制等要求,但三次被拒絕 1922 年 1 月 13 日,海員罷工,幾千海員返回廣州,受到廣州工人的接待和歡迎



海員工會分發罷工工人每人每日四毛五分至一元的生活費,在一星期內已有 6500 海員罷工;至農曆新年(1 月 27 日)已有三萬人罷工



搬運工人、碼頭工人、煤炭工人亦發起「同情罷工」;2 月 28 日,全港已有十二萬 人離職罷工

UGEC2945 香港史:從殖民地到特別行政區 (2015-2016 上學期)

9

政府之反應及工會行動升級  總督司徒拔決定強硬處理罷工事件,2 月 1 日,將海員工會列為「妨害本殖民地治 安與秩序的非法組織」 ,派警察拘捕工會領袖,查封德輔道中的海員工會,卸下由 

孫中山親自題寫的招牌 政府派人到菲律賓、印度等招募新工;海員工會通電各處工人團體請求制止招募新



工,並派「防護破壞罷工隊」暗殺招募新工者 罷工海員進行封鎖香港,組織糾察隊分派到廣東各海口,禁止糧食運往香港

 

香港社會恐慌,出現糧食搶購潮,物價高漲,許多人因此不得不離開香港返回廣州 立法局通過了《緊急狀態條例》,禁止張貼海報與公眾集會,授予警察更大權力, 可以檢查郵件和隨意搜身



2 月 28 日,政府更下令停駛九廣電路,並規定每一離港之華人,只准攜帶五元,多 者沒收



3 月 3 日,一批約二千人之罷工工人徒步返廣州,行經沙田時與英國軍警發生衝突, 軍警開槍射擊,造成 5 死 8 傷的「沙田慘案」

罷工與國民政府之關係 

中國內地的工人組織:廣州市總工會七十萬工人捐出一天工資協助罷工海員;北方 鐵路工人發起「香港海員罷工北方後援會」捐款援助海員



殖民地政府強調:海員起初為加薪等經濟理由而罷工,後因廣東國民政府介入支持, 演變為對抗英國資本主義的政治事件,海員受到廣州之壓力而離港返粵,後更不許 工人回港



孫中山的態度:1922 年正在廣西桂林整軍籌劃北伐,雖對海員表示同情,但盡量避 免介入與香港殖民地政府之間的衝突,以防英國阻撓北伐工作



陳炯明的態度:初期企圖以支持海員以削弱孫中山對海員的影響,並提升其本人的政 治影響力,其主持的廣東國民政府曾先後以十萬銀元資助罷工海員;後因眾多工人 留穗,造成社會經濟負擔、影響社會秩序,而希望平息工潮

罷工之結束與影響  1922 年,香港貿易總值較前年減少一千三百萬英磅,政府與資方只好讓步,與海員 進行談判 

海員要求立即恢復被查封的海員工會,並要求資方支付半年罷工以來所有海員的一 半工資(總共 368,000 元)



輪船公司拒絕支付,勞資談判再次陷入僵局;商人何東表示願意個人籌資支付款項 輪船公司同意加薪 15-30%,「沙田慘案」死傷者亦獲得撫恤金與醫藥補償 罷工從 1 月 12 日開始,歷時 56 日,於 3 月 8 日結束

  

機器工人罷工讓香港工人階級覺醒,而海員大罷工讓香港工人階級得到進一步的試 練,組織罷工更為成熟,為之後的省港大罷工作出準備

UGEC2945 香港史:從殖民地到特別行政區 (2015-2016 上學期)

10

(四 四 ) 1925-1926 年 省港大 省港大罷工 罷工 省港大罷工的大環境與香港 省港大罷工的大環境與香港工人組織的情況 工人組織的情況 

1921 年,中國共產黨成立,積極領導中國工人運動



1923 年,孫中山提出「聯俄容共」 ,第一次國共合作 1925 年 3 月 12 日,孫中山逝世,國民黨內派閥蜂起,國共合作開始分裂





香港工人組織約 140 多個,其中較大的工會(例如:海員工會及電車工會),其領袖 或已加入共產黨,或與共產黨頗有聯繫 1925 年「五一勞動節」 ,全國第二次勞動大會在廣州召開,香港的工會亦有派代表



參加 大會成立了「中華全國總工會」,選舉二十五名執行委員,包括香港海員林偉民及



蘇兆徵,推舉鄧中夏為書記兼宣傳部長;此三人成為之後大罷工的重要領軍人物 五卅慘案與大罷工 

1925 年 5 月 30 日,上海學生 3000 多人和工人市民團體遊行示威,抗議日棉紗廠 的日本人殺害華工



租界英籍巡捕開槍掃射,死傷 50 多人,是為「五卅慘案」 6 月 1 日,上海各界以罷市、罷工、罷課抗議,英巡捕又開槍,死傷 10 多人;於是 罷工運動傳遍全國





6 月 2 日,共產黨廣東區委員會及左翼國民黨號召廣州各界遊行示威;在共產黨廣 東區委員會會議上,鄧中夏提出在香港發動罷工,以聲援上海及帶動廣東之農工運



動 鄧中夏到香港聯同林偉民、蘇兆徵,接觸香港各工會,組織「全港工團委員會」 6 月中,鄧中夏返廣州安排接待香港罷工罷課工人學生事宜後,返回香港號召大罷



工 6 月 18 日,香港共產黨青年團和新學生分社領導學生罷課,先後共 30 多間學校參



與,學生人數三、四千人以上 6 月 19 日,首先由與共產黨關係密切的海員、電車、印刷等工會發難,大罷工正式



展開

UGEC2945 香港史:從殖民地到特別行政區 (2015-2016 上學期)

11

沙基慘案 



6 月 23 日,罷工遊行隊伍經廣州沙面租界對岸的沙基路時,與英法警衛發生衝突, 52 個華人被槍擊死亡,117 人重傷 《華僑日報》 1925 年 6 月 25 日洋人婦女目擊者: 「…見隊中,多少年學生與工人……, 其後則有女學生遊行。繼女學生之後者,乃……黃埔學生軍也。該軍有軍官裝束者 騎馬前行。殿其後亦為騎馬軍官。……一望已知其為白種人蓋俄國軍官也。未幾忽 有擲石入沙面者。……俄國軍官,忽將手中旂一揚,學生即立時停步。繼後該軍官 又拔鎗向空施放。儂知禍將發,即急先走避。不旋踵而兩岸鎗聲連發,聲若串炮,…… 後又聞大炮聲。」

罷工宣言 1. 華人應有集會、結社、言論、出版、罷工之絕對自由權 (中國新聞報刊立即恢復,被 捕記者立即釋放,並賠償其損失); 2. 香港居民,不論中籍西籍,應受同一法律之待遇。務須立即取消對華人之驅逐出境

條例,笞刑、私刑等之法律及行為; 3. 華工佔香港全人口之五分之四以上。香港定例局應准華工有選舉代表參與之權。其

定例局之選舉法,應本普通選舉之精神,以人數為比例; 4. 應制定勞動法,規定八小時工作制,最低限度工資,廢除包工制,女工童工生活之 改善,勞動保險之強制執行等。制定此項勞動法時,應有工團代表出席; 5. 政府公佈 7 月 1 日之新屋租例,應立即取消,並從 7 月 1 日起,減租二成五; 6. 華人應有居住自由之權,其山頂應准華人居住,以消滅民族不平等之污點。

殖民地政府恢復社會秩序之措施 內外交困的殖民地政府 

省港大罷工期間先後出任香港總督的司徒拔及金文泰均表示,大罷工是由共產黨和 背後的蘇聯顧問主使



早在罷工開始前,香港與左派組織有密切聯繫的團體已開始進行宣傳工作,而且整 個罷工極具組織性,甚至由來自廣東與外國的資金作支持



香港開埠超過半個世紀,但殖民地政府一直漠視華人的權益, 《罷工宣言》中所爭 取的,不單純是勞工權益,更可謂是對長久以來殖民地政府的不公義的控訴,因而 獲得廣大香港華人支持;甚至是英國本土的英國人,對香港殖民地政府的處境也不 同情 罷工運動打擊香港之經濟,最後殖民地政府與一眾華人精英合力恢復社會秩序



恢復社會秩序之措施 

1922 年的海員大罷工後,總督司徒拔預計香港可能會再次出現罷工,故增加了駐軍, 改善了情報蒐集工作,興建倉庫儲煤

UGEC2945 香港史:從殖民地到特別行政區 (2015-2016 上學期)

12



根據 1922 年海員大罷工後制定的《維持治安條例》和《緊急狀態條例》 ,司徒拔宣



佈香港進入緊急狀態 華民政務司與二十四商行聯合會合作,組織「街坊自衛團」,並召土生土長之居民



當後備警察,日夜巡邏,維持治安 請來梁永燊(曾當海盜、陳炯明舊部將)組織「工業維持會」 ,招華工復工及安排工作;







警察局亦協助招工工作 罷工初期為維持糧食供應,本禁止糧食出口,當食物容易腐壞,及社會秩序開始恢 復後,除准許糧食出口,亦特准小販在街上無牌賣物;從檳城、新加坡等地進口糧 食 限制可帶出香港的貨幣數量,派警察守衛水塘,派軍隊接管天星小輪和巡邏街道, 學校提早放暑假,並頒佈宵禁令 設立「反宣傳局」 ,資助周壽臣、羅旭龢等人出版《工商日報》 ,從事反罷工宣傳, 並進行嚴密的出版審查

罷工諸多因素:緊密運作、 罷工諸多因素:緊密運作、威脅、利誘、謠言、恐慌、混亂 威脅、利誘、謠言、恐慌、混亂 

當時香港人口約 72 萬,工人階層佔 30-40 萬,6 月 19 日開始罷工後,3 日內 2 萬



人離港,7 月 8 日已有 13-14 萬人離港 為甚麼上海的「五卅慘案」導致香港於短時間內在如此大規模之罷工? -

「五卅慘案」激起了香港學生、工人罷課罷工之初念 來自廣東的政治組織之鼓動與組織籌劃

-

香港社會充滿矛盾,低下階層生活困苦,容易受到鼓動 部份罷工工人、工團委員會、左翼人士對其他工人施加壓力 港英政府之措施(宣佈戒嚴、禁止糧食出口 )等,令謠言四起,擾亂人心,造成

-

社會混亂 「沙基慘案」進一步刺激港人情緒,並令恐慌加劇

-

國共聯合下之廣東政府對罷工工人之接待與資助,及對香港之封鎖,使留粵工 人無法回港 《華僑日報》1925 年 6 月期間的報導:

-



-

「連日本港空氣緊張,謠言甚盛,謂港地行將有工風潮發生。……廣州派來之

-

代表等,面允各人如果罷工,則後此在罷工時期內,各往省者每人每天當給四 毫,且稱已在省城預備房舍招待罷工工人上省云。」 「各錢銀抬甚為擁擠。聞有數家,連港銀及省毫亦無以應找換者,故各界大為 恐慌。一般神經過敏者,因恐有抵制港紙之事發生,多願折價找換現銀。又聞 有等零沽店及小販,已拒絕行使港紙云。……各處之雜貨店,大有門前馬車之 勢。每日賣至數千元。米價平日每元十四斤,今則每元十斤。瓜菜則起價雙倍。」

UGEC2945 香港史:從殖民地到特別行政區 (2015-2016 上學期)

13

廣東商人對罷工之態度 

多數商人反對罷工,因為: 數萬人聚集省城,使失業工人數目劇增 對香港禁運,糧食無法從香港輸入,生絲存貨亦不能出口



工人罷工情緒高漲,商人不敢公開反對罷工 廣州政府與罷工委員會多次向商人籌款以養罷工工人,商人捐數元元敷衍了事;





「五卅慘案」一週月,象徵性罷市一天 1925 年秋天,廣州政府制定新的策略,孤立打擊英國,凡不是英國貨船及經過香港 者,可直接到廣州 間接鼓勵美國及其他國家到廣州通商,令廣州一度繁榮;但黃埔港口無法負擔大量 貨物運送,廣州商人希望罷工盡快結束

國民黨左右派的矛盾、國共鬥爭 

國民黨自實施國共合作後,黨內不時發生左、右派衝突



1925 年 3 月 12 日,主張「聯俄容共」的孫中山逝世 1925 年 7 月 1 日,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正式在廣州成立,左派的汪精衛、廖仲愷得勢,





而且有下層群眾支持 蔣介石當時任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校長,掌握兵權 1926 年 3 月 20 日「中山艦事件」爆發,有傳言指蘇聯在背後企圖綁架蔣介石,蔣



介石乘機發動政變奪權,右派勢力抬頭 蔣介石通過「整理黨務」提案,削弱共產黨的勢力



罷工之結束 

眾多失業工人聚在廣州,對廣州政府造成巨大經濟負擔



國民黨準備北伐,希望與英國和談以免英國擾亂後方,亦希望通過香港發展對外貿 易,鞏固廣東經濟實力 在中共及左派主導下,工人代表已表示「願意犧牲政治條件」要求解決罷工





1926 年 9 月,蔣介石通過國民政府外交部,單方面宣佈將於雙十節結束罷工 10 月 10 日,省港罷工委員會宣佈取消對香港的封鎖,並宣稱: 「我們對香港封鎖的



取消,是為了將來根本收回香港的準備。」 從 1925 年 6 月 19 日至 1926 年 10 月 10 日,歷時近 16 個月的大罷工結束



UGEC2945 香港史:從殖民地到特別行政區 (2015-2016 上學期)

14

(五 五 ) 總結 

香港的社會運動在進入 1900 年後慢慢茁壯成長,至 1925-26 年的省港大罷工是香 港社會運動最高峰階段



遺憾的是,隨著大罷工的結束,反而斷送了香港社會運動的發展

殖民地政府的打壓  總督金文泰於 1927 年頒布《非法罷工與停業法令》(Illegal Strike and Lockout Ordinance),規定若罷工在解決行業內部紛爭外尚懷有其他目的,或企圖要脅政府, 則屬非法 

 

殖民地政府亦取締了許多曾參與大罷工的工會,禁止工會把資金用於香港以外,禁 止中國國內工會在香港開設分會 香港的工人組織從此孤立無援,壓制香港社會運動發展達二十年 殖民地政府配合蔣介石政府勦共,將匿藏在香港之共產黨黨員引渡返內地,當中不 少被處以死刑,社會上一片「白色恐怖」,令港人漸產生恐共情緒,亦令香港工人 打消了加入工會組織的念頭

社會文化更趨保守  殖民地政府在罷工後試圖利用教育遏抑激進民族主義在香港發展 



羅旭龢建議在學校加強儒家教育;1927 年,金文泰鼓勵一些在香港有名望的士大夫 (滿清遺老)在香港發揚中國文化,在香港大學成立中文系,教授儒家經典,以樹立 一套儒家保守文化 魯迅於 1927 年訪問香港進行了多場演講,其中一場演講,題為「老調子已經唱完」 : 「聽說又 很有別國人在尊重 中國的舊文化 了,那裡是真在 尊重呢,不 過是利

用!……倘照這樣下去,中國的前途怎樣呢?……用上海來類推。上海是: 最有權 勢的是一群外國人,接近他們的是一圈中國的商人和所謂讀書人,圈子外面是許多

中國的苦力,就是下等奴才。將來呢,倘使還是唱著老調子,那麼,上海的情況會

擴大到全國,苦力會多起來……。常常有人說,中國的文化好得很,應該保存。那

證據,是外國人也常在讚美。……中國的文化,都是侍奉主子的文化,是用很多的 人的痛苦換來的。無論中國人,外國人,凡是稱讚中國文化的,都只是以主子自居 的一部份。……所以他們越讚美,我們中國將來的苦痛要越深的!」 維持香港現狀 

大罷工顯示了雖然香港華人關注中國國內事情,具有一定的愛國熱情,但這種民族 主義始終無法轉化為反殖民主義



反帝、愛國主義是工人罷工的因素之一,但更多工人是因為時勢所迫而罷工,反帝 反殖演變為一種窒悶、壓迫的力量,令工人無法公然反對罷工



罷工對香港社會穩定與經濟帶來破壞,香港華人因而選擇維持現狀;殖民地政府在 大罷工後也選擇維持現狀

UGEC2945 香港史:從殖民地到特別行政區 (2015-2016 上學期)

15



但兩者維持現狀的因由不盡相同: -

工會受打壓,華人無力改變,亦害怕組織工會尋改變會受到更大損失;所以即 使社會問題依然存在,只好繼續忍受

-

殖民地政府的立場比較複雜,在大罷工後它不是沒有意識到香港社會問題之嚴 重,但政府除了以高壓手段對付工會外,最終還是沒有投入更多的社會資源,



嘗試解決社會問題  為甚麼? 至 1930 年代中,殖民地方正式委派官員調查香港勞工的生活狀況,最後寫成了《畢 特報告書》(1939, H. R. Butters, Report on Labour and Labour Conditions in Hong Kong)



報告書的最後部份有這樣的總結與建議:

-----------------------------------------------------------------------------------------------------------參考資料 

蔡榮芳: 〈辛亥革命與五四運動時期香港之社會運動 1909-1922 年〉 、〈省江大罷工 (1925-1926)及其後之社會文化:新解釋與評估〉 , 《香港人之香港史 1841-1945》 ,香



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01 年,頁 83-172。 高馬可(John M. Carroll): 《香港簡史-從殖民地到特別行政區》,香港:中華書局,



2013 年,頁 90-103、124-135。 鄧中夏: 〈香港海員大罷工〉 、 〈省港大罷工〉 , 《中國職工運動簡史》 ,北京,人民出 版社,1949 年。...


Similar Free PDF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