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GEC2945 Lecture 08 1967 Riot Note PDF

Title UGEC2945 Lecture 08 1967 Riot Note
Author Steven Lam
Course History of Hong Kong
Institution 香港中文大學
Pages 12
File Size 619.8 KB
File Type PDF
Total Downloads 108
Total Views 718

Summary

UGEC2945 香港史:從殖民地到特別行政區 (2015-2016 上學期) 1 第八講 暴動歲月 (一) 1956 年九龍及荃灣暴動 (「雙十暴動」) 九龍及荃灣騷亂   「雙十節」每年均被視為中國國民黨之最大節慶 葛量洪在《九龍及荃灣暴動報告書》中表示: 「此種慶祝引起相當程度之政治感想。」 李鄭屋徙置區的騷亂  1956 年 10 月 3 日,市政衛生局徙置事務政務委員會舉行會議,規定不得在徙置區 樓宇牆壁張貼旗幟或裝飾物,但不反對懸掛旗幟  10 月 10 日上午,徙置事務處職員發現李鄭屋徙置區大樓牆上貼有小型國民黨旗及 若干國民黨徽號,職員將牆上紙旗撕除 中午, 數百名群眾...


Description

UGEC2945 香港史:從殖民地到特別行政區 (2015-2016 上學期)

1

第八講 暴動歲月

(一 一 ) 1956 年九 年九龍及荃灣 龍及荃灣 龍及荃灣暴動 暴動 (「雙十暴動 「雙十暴動」 」) 九龍及荃灣騷亂  

「雙十節」每年均被視為中國國民黨之最大節慶 葛量洪在《九龍及荃灣暴動報告書》中表示: 「此種慶祝引起相當程度之政治感想。」

李鄭屋徙置區的騷亂  1956 年 10 月 3 日,市政衛生局徙置事務政務委員會舉行會議,規定不得在徙置區 樓宇牆壁張貼旗幟或裝飾物,但不反對懸掛旗幟 

10 月 10 日上午,徙置事務處職員發現李鄭屋徙置區大樓牆上貼有小型國民黨旗及 若干國民黨徽號,職員將牆上紙旗撕除



中午, 數百名群眾包圍徙置區辦事處,警員開始奉召到場 群眾提出要求: 1. 要求香港政府送出一串十萬頭的鞭炮



2. 3.

在大廈外牆懸掛孫中山及蔣介石的畫像及中華民國國旗 徙置區職員登報道歉,並向孫中山及蔣介石的畫像下跪叩頭認錯



下午,要求不獲當局答應,雙方展開對峙;防暴隊到場戒備 徙置處職員離開辦公室時被群眾追打,警員出手營救,群眾向警員投擲雜物,防暴



隊發放催淚彈 李鄭屋徙置區的騷亂至 10 月 10 日晚上才遂漸平息



荃灣騷亂



10 月 9 日,寶星紗廠發生拆旗事件,該廠主管曾經命令右派工人移除宿舍內的青天 白日滿地紅旗 10 月 10 日至 11 日,右派工人認為廠方干涉他們慶祝中華民國國慶,在華興學校舉



行會議決定暴力抗爭 10 月 11 日下午 4 時 30 分左右,50 多名女工集結在寶星紗廠外,高唱《反攻大陸》



及《幾時回家鄉》等歌曲 晚上,群眾先後衝擊會德豐紗廠、東南紗廠、寶星二廠及南海紗廠,要求廠方掛上



中華民國國旗、開除左派工人、承認右派工會、日後僱請員工要得到右派工會同意 等 群眾到左派機構工聯會於木綿下村的工人醫療所、紡織染工會福利部及絲織工會福



利部,大肆搶掠縱火,毆打職員,一名工人醫療所的助理護士遭到輪姦

UGEC2945 香港史:從殖民地到特別行政區 (2015-2016 上學期)

2

騷亂蔓延  李鄭屋徙置區與荃灣騷亂爆發的同時,騷亂開始蔓延至長沙灣、深水埗、旺角、油 麻地、九龍城、土瓜灣等各區 

群眾向車輛擲石,搗毀劫掠,襲擊附近的工廠廠房 (例如:南華玩具廠、中建國貨 公司、廣州鋼窗廠、嘉頓廠房)



深水埗郵局被襲,群眾甚至試圖衝擊旺角警署 群眾衝擊左派工會及學校,長城製片廠及萬里片場(二者同為左派電影公司)被搶掠

 

各區騷亂發生的同時,入夜後,一群黑社會組織「十四 K」及「和安樂」的成員攜 帶國民黨旗,封鎖部份地區後,路過者被要求掛上「青天白日紅旗」方准放行;未 有此國旗者只能以 5 元至 20 元不等(當時原價為 5 角)的高價,即場向三合會買旗



外國人亦成為襲擊目標,瑞士駐港副領事恩斯特(Fritz Ernst)及夫人,11 日乘搭的士 駛經大埔道時,群眾把的士推翻並縱火焚燒,事件造成兩名群眾及副領事夫人死亡、 副領事重傷

暴亂的結束



騷動期間港督葛量洪正在休假中,由布政司戴維德代理主持會議,最後決定出動駐 港英軍協助 政府於 10 月 11 日決定在九龍實施戒嚴,期間所有公共交通停止服務,渡海小輪及



九廣鐵路英段停駛,部分公共服務停頓;戒嚴令其後延至 10 月 14 日 10 月 14 日,警方與駐港英軍逐步平息騷亂,事件造成最少 60 人死亡,300 人受傷





同日,制定《非常時期(拘留)規例》 ,有權無須經過裁判司署審理而拘留疑犯 14 天 以便偵訊,經港督酌定後可將扣留期間再度延長 14 天





港英政府大舉搜捕參與暴動的人士,拘捕超過 1000 人,部份人被逮解出境後前往 台灣 葛量洪事後寫成《九龍及荃灣暴動報告書》檢討事件,於 1956 年 12 月 23 日送呈



殖民地部 1950 年代為逃離戰火而來港的大量內地移民謀生艱難,經濟情況不佳,加上政治挫 敗感,以及國民黨特務在事件發展與推動唆使,最終釀成騷亂 「彼輩大都為同情國民黨或至少亦為反共者,其中甚多係從未與香港有關 係……大部份係曾經享過優越生活之窮人,例如在國民黨政府時期,在中國係 為業主,商人,官員或軍人者;彼輩對恢復其以前在中國過活日子希望甚微, 而其氣質亦往往因其所處逆境而加壞。」



他認為無證據顯示事件是有預謀發動,而是支持國民黨政權的三合會成員試圖擾亂 社會秩序,而達致其犯罪目的 -

「本次事件之另一特點乃係三合會 …有等並支援孫中山先生之革命運動,其中 首領一人於 1897 年奉孫先生之命來港組織中和堂,其目的為鼓勵本港之中國

僑胞,支持孫先生之運動。1911 年起義後……此等團體連同其他較小集團蛻變 為不法歹徒,從事『保護』及敲詐工作及其他犯罪事件……此等三合會中有一

UGEC2945 香港史:從殖民地到特別行政區 (2015-2016 上學期)

3

名『十四 K 』者,係在國民黨政權時期,在廣州創立,而為半官式政治性之地 下組織,其會員多係國民黨陸軍人員及低級官吏。此團體因難民來港人數激





增……此等暴徒團體在木屋區內及在徙置區大樓中,有穩固地位……」 「雙十暴動」,已揭示了香港在經濟發展背後的陰暗面,社會存在著對香港生活現 狀的不滿 左派在事件中被襲擊,但葛量洪事發後反而嚴密監察左派,以防左派出現報復性行 為,再有類似的動亂事件出現;左派長期被殖民地政府壓抑與懷疑,造成日後的積 怨爆發

(二 二 ) 1960 年代 年代的香 的香 的香港社會 港社會 「大躍進」與香港 

1949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共宣稱建立了「新中國」 ;但中國的政治、經



濟、社會結構不可能一夜間從舊變新 中共於是通過一連串的政治運動,逐步改變中國 1949 年 1950 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951 年

土地改革運動

鎮壓反革命運動、抗美援朝運動 《武訓傳》批判運動

1952 年 1953 年 1954 年 1955 年

三反五反運動

《紅樓夢研究》批判運動、肅反審幹運動 第一個五年計劃

1956 年 1957 年 

反右運動

第一個五年計劃 (1953-57 年)取得初步成功後,1958 年,毛澤東提出要加快社會主 義建設速度,為「第二個五年計劃」制定指標,並提出了「大躍進」的口號: 農業: 「以糧為綱」 ,要求 5 年、3 年,最後甚至 1-2 年達到 12 年發展綱要規定 -

的指標; 工業: 「以鋼為綱」 ,將超英趕美的目標縮短為 7 年、5 年,最後毛澤東簽字的 報告定為「兩年超過英國」

UGEC2945 香港史:從殖民地到特別行政區 (2015-2016 上學期)

4



為提高糧食生產,在農村成立人民公社

 

各地幹部為了迎合上級的高指標,各地虛報誇大宣傳糧食產量 建基於虛報資料,中央以為農業生產已達標,為了提高鋼產量,調動農村勞動力去



進行全民大煉鋼 在農村,修建了土法的鍊鋼爐,很多人把家裡的金屬品捐出來煉鋼鐵,但由於技術



不合規格,煉出大量廢鐵;而本來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力改去煉鋼,給農業生產帶 來另一種打擊 大躍進的脫離實際導致這場運動難以為繼,國家統計局估算: -

-

油料作物實產 3405 萬擔,比 1957 年減少一半多 豬的年底存欄數為 8227 萬頭,比 1957 年減少 56% 公布完成的 1108 萬噸鋼中,合格鋼只有 800 萬噸;1369 萬噸生鐵中,合格品

-

只有 953 萬噸; 1958 年土法鍊鋼虧損達 50 億元 中國經濟整體上退回到了 1951 年的水平

-

   

    

1960 年,糧食實產 2870 億斤,比 1957 年減少 26%以上 棉花實產 2126 萬擔,比 1957 年減少了 35%以上

1958 年冬至 1959 年春 ,個別地區開始斷糧,浮腫病開始出現 地方幹部為了達標,出現了抄家、強行搜糧的情況,甚至農民口糧也被徵收 部分人民公社為保留部分口糧和減少損失,以天災作為藉口,降低了高產量糧數 1959 年開始,中國進入官方所謂的「三年自然災害」時期,糧食產量嚴重下滑,全 國大部份地區陷入饑荒之中,官方表示很多人「非自然死亡」 今日估計當時餓死或營養不良致死的人數,介於 1000-5000 萬 在「三年自然災害」期間,大量難民從國內湧入香港 1960 年,香港人口約 300 萬人 「大躍進」是中共建國以來遇到的最大挫折,事後召開「七千人大會」進行檢討 是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國家主席劉少奇總結「大躍進」是「三分天災,七分人禍」 ; 彭真點名批評毛澤毛;周恩來、陳伯達表示各人均有責任;林彪表示:「恰恰是由 於我們有許多事情沒有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去做而造成的,如果按毛主席的指示去做, 如都聽毛主席的話,那麼困難會小的多,彎路會彎得小些」,林彪講完話,毛澤東 鼓掌叫好,並要求劉少奇整理記錄下來

 

 

「大躍進」造成中共領導層之間的裂痕 蘇聯專家一直反對「大躍進」,最後中蘇交惡,撤走蘇聯專家,中共在共產國際走 向孤立 「大躍進」的失敗,也讓一向跟著中共走的黨員、幹部和群眾產生懷疑 毛澤東對自己設計的烏托邦式共產主義執迷,為了重新燃起大家的革命理想和熱情, 發動「文化大革命」 ,使中國走向了徹底的瘋狂;文革的風潮亦影響當時香港的左 派

UGEC2945 香港史:從殖民地到特別行政區 (2015-2016 上學期)

5

60 年代的香港:不正常的繁榮 樓市股市出現炒風 



受內地事件影響,香港人口急升,1960 年代中,香港人口躍升至 500 萬,樓市於 是開始出現炒風 1960 年中華煤氣上市、1961 年怡和洋行及九龍巴士公司上市,股市出現投機氣氛

1965 年香港股災  1 月 26 日,明德銀號擠提,1 月 30 日因對地產放款過度宣佈破產  



2 月 6 日,廣東信託銀行亦發生擠提, 2 月 10 日宣佈破產 多間華資銀行:恆生銀行、廣安銀行、道亨銀行、永隆銀行、遠東銀行亦受波及; 政府要求匯豐銀行及渣打銀行,無限出資支持 恆生指數由 1965 年 1 月 29 日 103.53 點下跌至 11 月 30 日 77.95 點,跌幅達 24.71%, 出現股災

60 年代香港工人之狀況 

香港工業雖在戰後急速發展,但工人普遍分享不到工業發展所帶來的經濟成果



由於 1947 年後人口大量增長,勞工供應充足,工資因而相對低廉,而且能夠長期 壓抑工資增長的速度





從 1953-1959 年間,非技術工人、半技術工人及技術工人的每日平均工資,按年增 長率僅為 2.0% 學者科大衛 (David Faure)指出: 「英國就算在國力最鼎盛的時候,也沒有對香港制



定甚麼社會政策。」 劉千石在《說吧香港》中憶述: 「我抵達香港後最重要的工作是找工作。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荃灣的製衣廠做驗貨 員。那裡的環境十分惡劣,然而很多工人就是在這樣的地方幹了一輩子。 …我每天 工作大約十一個半小時,從早上七點到下午六點半。每天的工資是四元五角,每月 平均一百三十元。那時在工廠附近的大排檔,每碟飯大約要一元或一元二角。我沒

法吃得起早餐或充實的午飯,因此只能每三天裡,兩天吃飯,一天吃麵包。 …工廠 裡有些女工肯定是非法的童工。她們很想找到工作,因此用母親或姐姐的身分證來 應徵。她們的工資比我的低得多,是名副其實的剝削。在 60 年代,兒童在工廠每 天工作十二小時,每星期工作七天,是很平常的。」

UGEC2945 香港史:從殖民地到特別行政區 (2015-2016 上學期)

6

(三 三 ) 1966 年天 年天星小 星小 星小輪加價事件 輪加價事件 天星小輪加價事件:起因 

1965 年 10 月 1 日,香港天星小輪公司 (怡和洋行擁有) 向政府提出加價申請



1966 年 3 月 17 日,政府的公共交通諮詢委員會贊同加價 4 月 25 日政府通過加價申請,但政府最後只批准頭等成人票與月票加價,批准的加 價比率較輪船公司提出的低







天星小輪公司董事會主席郝禮士(M. A. R. Herries)事後表示: 「加價後,無能力搭頭等 船的可改搭三等。」 與此同時,4 月 1 日,政府宣佈,增加薪俸稅、汽車牌照費、郵費及提高部份公共屋 邨租金 10%

事件經過與餘波 

4 月 4 日上午 11:00,25 歲的青年蘇守忠,在中環天星碼頭外,身穿寫上「絕飲食, 反加價」、 「支持葉議員」的外套,吸引市民圍觀,盧麒等 11 名青年加入絕食行列



4 月 5 日下午,警察以「阻街」罪名,拘捕蘇守忠 盧麒等往港督府請願,晚上與 1,000 多人在尖沙咀天星小輪碼頭示威,沿彌敦道遊行

  

   

4 月 6 日,蘇守忠受審, 4 名示威者被補 4 月 6 日及 7 日晚,4,000 多人向警署擲石,在旺角、油麻地一帶放火,搶劫商店, 攻擊垃圾桶、交通路牌等公共設施 政府出動防暴警察,發射催淚彈、木彈、實彈,港督頒佈宵禁令 4 月 8 日,事件大致平息 騷動期間,1 人死亡,26 人受傷,1,465 人被補,905 人被提控 盧麒稱曾遭警察毒打,1967 年 1 月被發現在家中上吊自殺,蘇守忠不相信「自殺」 之說,4 月舉行追悼會,被警察拘捕

騷動的原因 騷動的原因? 

 

政府於 5 月 6 日成立調查委員會,委員會 12 月發表 《九龍騷動調查委員會報告書》 , 列出了 17 位參加者的動機 當中不乏表示參與騷亂因為出於「好奇」 、 「趁熱鬧」 、 「找刺激」 調查報告書中譴責葉鍚恩教唆暴徒,但葉錫恩多年後在她的自傳中表示: 「那些少 年人說,年紀比較大也比凶狠的暴民是警察召集起來鼓動他們去暴動的,甚至還拿 石頭給他們去扔;後來那些少年人全給扣留了,那班年紀大的人反而逍遙法外。… 對於這次暴力事件,我感到十分震驚。我實在不能夠想像,我所碰到的那些人會參 與這次暴力事件。當然他們不會這樣做,這只不過是警察設下的圈套之一。貪污集 團有他們自己的打手,大家都知道呂樂自己擁有一支歹徒的軍隊。」

UGEC2945 香港史:從殖民地到特別行政區 (2015-2016 上學期)

7



調查委員會在報告書中承認,香港人口擠壓造成的壓力,加上謀生困難, 「以及因 為國際政治經濟形勢使本港生活有潛在的不安定 ─ 這一切所造成的種種緊張情

勢,如果在別的地方,已足以時常造成騷亂。」 左派在事件中保持中立 

《文匯報》1966 年 4 月 9 日發表題為「反加價不應騷亂」的短評,希望當局: 「重 視居民的這一願望,採取合理措施,迅速消除一切有損於居民利益和騷亂的因素, 滿足居民的合理要求。」



《大公報》:「從廣大居民的切身利益出發,大家都應冷靜看清事態的變化,並有效 地合力促使局勢迅速恢復平靜。」

(四 四 ) 六七暴 六七暴動 動 六七暴動的前因 內部因素  戰後香港經濟迅速發展,但大部分民眾分享不到經濟成果,低下階層生活困苦、勞 資關係緊張 

當時政府幾乎沒有提供任何社會福利舒解民困,而政府各部門貪腐情況嚴重,民眾 逐把不滿情緒的矛頭指各港英政府



1960 年代,香港半數人口是二十一歲以下,15-19 歲的年輕人中,只有 13%在學校 唸書,而當中 12%的學生入讀左派學校;低學歷讓年青人除了從事工廠等技術性工 作外,苦無向上流的機會,而在左派學校的學生因為對社會不滿,亦容易受到煽動

外部因素  1966 年中以後,中國內地爆發文化大革命,香港與澳門的左派組織亦有派團到內地 參加座談會,研究在港澳地區「進行鬥爭」 

1966 年 12 月 3 日,澳門發生「一二三事件」 : 事緣 11 月中,澳門氹仔居民自行籌款計劃擴充坊眾小學校舍,未得到工作許 可證便開始動工,澳葡官員發現後,出動警察查問,雙方發生衝突;12 月 3 日,華人包圍總督府,根據官方統計,有 8 人被打死, 212 人受傷 -

澳門華人發起罷市罷工外,組織成立了「研究制裁澳葡小組」 ;廣東當局亦逐 步介入,加強在澳門附近的佈防

UGEC2945 香港史:從殖民地到特別行政區 (2015-2016 上學期)

8

-

12 月 22 日,澳門當局派出代表團,在拱北關閘與廣東代表談判,被要求賠償

-

死傷者外,更被要求簽署「認罪書」 里斯本方面起初堅持反對,但考慮到澳門局面一發不可收拾之勢, 於是只好 讓步,不反對由澳門總督出面,簽署「認罪書」 ,但堅持「認罪書」的內容不 可對外公開

-

「一二三事件」成功後,給香港長期受壓的左派帶來極大的鼓舞,香港新華社 官員甚至表示: 「兩條半毛語錄就鬥垮了澳葡。」

導火線:新蒲崗人造花廠事件



1967 年 5 月 1 日勞動節,新蒲崗人造花廠工人因為待遇問題,發起了三場罷工 事件持續了一星期仍未得到解決,資方改聘另一批工人取代罷工工人,並請警察到



場,罷工因而演化成暴力衝突 當時旅居香港的英國人約翰‧庫伯(John Cooper)在 Colony in Conflict 一書中表示,新



蒲崗等徙置區擁有孕育民眾騷亂的天然條件:「一街又一街又高又殘舊的房屋,互 相擠挨著爭奪著有限的空間;數百又數百充滿敵意的市民,在擠得在養兔場般的屋 子過活;多如牛毛的工人又足以開展一場暴亂,不知幾凡的工人組織又能支持暴動,



更有不可勝數的學生能夠加入給予政治聲援。」 左派報人羅孚事後表示: 「當年香港勞資糾紛可說天天存在,為甚麼新蒲崗勞資糾 紛會演變為激烈的反英抗爭? 主要就是新華社領導官員為了爭取表現,藉機發動鬥 爭。」

勞資糾紛演變為政治運動  

本地左派與來自廣東方面的紅衛兵開始把香港的罷工運動升級為政治事件 5 月 7 日《大公報》社論,指新蒲崗人造花廠事件: 「不但不是甚麼『法律』問題, 而且已經不是勞資糾紛了…在新蒲崗出動武裝警察大打出手以後,港英向著香港中 國居民挑釁的架勢顯然擺出來了。」





 

工聯會聲明:「我們是偉大的毛澤東時代的中國工人,用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人 是不怕任何鎮壓的,帝國主義對於革命人民所進行的種種迫害,是絕對動搖不了我

們堅強的鬥爭意志的。」 5 月 11 日早上,新蒲崗的工廠區有人貼出「港英當局」的大字報,工人揮舞著《毛 語錄》呼喊革命口號,唱革命歌曲;警察奉命到場,雙方爆發零星衝突 新蒲崗的騷動蔓延至東頭邨徙置區,整個地區開始實施宵禁 5 月 12 日早上,九龍巴士公司司機與售票員在尖沙咀天星碼頭巴士總站朗讀《毛語 錄》 ,並貼上反帝國主義標語;兩名自稱來自廣州的學生穿上紅衛兵制服在旺角一 所學校外高呼共產主義口號



5 月 13 日,有人貼出寫上「打倒戴麟趾」的大字報,群眾開始架設路障和街壘,放 火燒汽車和巴士

UGEC2945 香港史:從殖民地到特別行政區 (2015-2016 上學期)

9



到了 5 月中,暴動蔓延全港九,示威者在總督府外貼滿大字報,要求見總督並釋放 被捕的同志 示威者遊行至中環,沿途塗污建築物,襲擊英國廣播公司的攝製隊,要求希爾頓酒



店除下英國和美國國旗 5 月-6 月間,交通服務、食品製造、零售行業、紡織廠,甚至部份政府部門均出現



罷工 中國內地對香港暴動的支持 

中國內地當局密切關注香港事態發展,《人民日報》發表多篇社論及評論員文章, 鼓動香港民眾進行「反英抗暴」鬥爭 -

6 月 2 日《向英勇的港九愛國同胞致敬》 6 月 3 日《堅決反擊英帝的挑釁》 6 月 10 日《針鋒相對,堅決鬥爭》 6 月 13 日《組成浩浩蕩蕩的反英抗暴大軍》 6 月 24 日《讓英帝嘗一嘗中國工人階梯的拳頭》 7 月 5 日《放手發動群眾,進一步壯大反英抗暴鬥爭隊伍》 7 月 22 日《英帝強盜休想逃脫嚴厲的懲罰》 8 月 7 日《拉緊套在英帝脖子上的絞索》 8 月 14 日《文錦道工人幹得漂亮》 8 月 20 日《香港是中國的領土》

8 月 21 日《揭穿英帝的狡詐嘴臉》 5 月中,中國外交部部長羅貴波向英國駐北京代辦霍普森(Donald Hopson)遞交正式







抗議,要求接納香港工人的要求,釋放最補人員,向受害者道歉及賠償 5 月 17 日,群眾亦遊行到霍普森的代辦處,高呼口號、揮舞旗幟、貼大字報,並焚 燒當時英國首相威爾遜(Harold Wilson)的芻像,揚言「吊死威爾遜」 ,要求英國撤出 香港 在上海,示威者闖進英國外交官侯衛德(Peter Hewitt)的寓所大肆破壞,塗污英女皇 伊利沙伯二世的畫像,強迫侯衛德向毛澤東畫像叩頭,侯衛德不從,示威者改以騷 擾他的妻子及女兒,逼侯衛德圍著自己的家跑



新華社指揮香港的運動,於中國銀行外架設喇叭,揚言要「血債血償」 、 「紅燒白皮 豬」 、「生炒黃皮狗」,還有港督與本地英籍與華人領袖的芻像,部份更裝有或真或 假的炸彈,讓警察不敢移走

港英政府的立場 

戴麟趾(Sir David Trench)在任期間,適逄聯合國呼籲全世界終止殖民統治,英國本土 經濟不振,1967 年初,當執政工黨政府宣佈結束蘇彝士運河(Suez Canal)以東的殖民 統治後,隨後香港即爆發「六七暴動」

UGEC2945 香港史:從殖民地到特別行政區 (2015-2016 上學期)

10



越南戰爭(1959-1975 年)進入白熱化階段,美國派遣五十萬大軍往越南,並聲言東南 亞「已受到共產革命的威脅」,在這個形勢下,即使英國有意從香港撤走,美國也 絕不會同意



「六七暴動」 不單純是香港社會內容矛盾的社會動亂,而關係冷戰時代的國際局勢, 讓英國政府舉步為艱



戴麟趾在 6 月尾的時候曾稱病離港休假,一直至同年 10 月才返港,戴麟趾 6 月 29 日在英國向記早表示: 「Their aim is to macau us.」



戴麟趾休假期間,姬達(Jack Cater)是處理六七暴動的主要決策官員 「1967 年 1 月初,我從英國回來擔任保安司。我的首要工作是繼續研究協助撤走澳 門葡萄牙人的可能性,幸好這從不須落實執行。然而,我曾與妻子到澳門去,親身 考察那裡的情勢。據說葡萄牙人嘗試把澳門交還中國…我們被秘密安排與前往北京

的葡國密使會面,從而得知這個傳聞是真的 …他與葡萄牙大使一起前往中國外交 部…一個半小時後,另一名青年官員出現,只簡單地講了一句話: 『我們不要收回澳

門,你們馬上離開,回澳門去!』 …當我們遇到六七年的問題時,我們相信問題不

會太嚴重。」 中國政府的立場 

周恩來有關香港的講話: 「我們對香港的政策是東西方鬥爭全局戰略部署的一部份,我們在解放全國之 前已決定不去解放香港,在長期的全球戰略上講,不是軟弱,不是妥協,而是 一種更積極努力的進攻和鬥爭。美國和英國存在著矛盾和鬥爭,在對華政策上 也有極大的分歧和矛盾。美國要蠶食英國在遠東的政治經濟勢必範圍,英國要

-

保留大英帝國的餘暉。」 「香港還是暫時不收回來好,我們不急,目前對我們還有好處。」 「我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香港可以作為我們同國外進行經濟聯繫的基地,可

-

以通過它吸收外資,爭取外匯。」 「中國人民不需要在香港、澳門問題上顯示武力,來證明自己反對帝國主義的

-



勇氣和堅定。」 當時中國內地正在文革的熱潮中,雖然主管中國外交事務的周恩來清楚表達了香港 的左派要克制,但最後事與願違

暴動的結束 

新蒲崗人造花廠事件後,不少港人同情左派的行動,加諸對生活的不滿,甚至加入



支持左派的運動 然而,隨著事態發展,左派放棄了勞工議題,將事件定性為港英政府的「民族大壓



迫」 ,轉化為政治鬥爭 遊行示威者與警察之間的衝突升級,造成警察殉職、受傷者眾,警察因而採取更積

UGEC2945 香港史:從殖民地到特別行政區 (2015-2016 上學期)

11

極與激烈的鎮壓手段 

7 月中,香港左派改變策略,開始用炸彈襲擊警署和政府建築物,後來更把襲擊目 標擴大至戲院、公園、街市等公眾場所;巴士與的士被縱火,真假炸彈無處不在; 商業電台廣播員林彬因為批評左派的行動,暴徒伏擊林彬的車子並在他與堂弟身上 淋汽油,把他們活活燒死



香港左派放置炸彈等暴力行為嚴重擾亂香港社會秩序,暴動便開始失去了群眾支持 基礎 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呼籲停止暴力,香港大學學生會也表態支持政府,許多社區組織、



專業協會和學校也相繼表示支持,幾十名本地人參加了香港輔助警察 左派中文報章繼續發表言論支持左派行動,但其他的中文報章則呼籲群眾不要參與







暴動,不少讀者寄信到報章要求港英政府採取更強硬的措施 雖然中國內地群眾大力支持香港暴動,但中國政府高層卻極力克制,不希望事件影 響中英關係;中國政府繼續向香港供水供糧,而英國政府亦表示會繼續支持中華人 民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在聯合國的席位 港英政府審度形勢後,確定港英政府在香港的統治不會被推翻,港英政府當機立斷, 顯示了維護香港穩定的決心,大規模查封工會、逮捕搗亂份子,暴動隨之結束

(五 五 ) 總結 總結:暴動的 :暴動的 :暴動的影響 影響 香港左派力量全面受挫 

不少戰後香港移民為逃避共產黨政權而來,本已對共產黨沒太大好感,但因當時的 香港政府亦同時漠視民生,這些移民生活困苦;1950-60 年代,香港左派工人組織 積極進行地區工作,本來贏得一定香港低下階層市民的支持,但六七暴動令左派形





象受重挫 60 年代新華社副社長梁上苑: 「總的來看,支持左派的佔少數,因為大多數居民要求生活安定,他們不理解香港 左派為甚麼要進行騷亂。他們對擺放假炸彈所引起的不便,更是怨聲載道。」 80 年代新華社社長許家屯: 「六七年『反英抗暴』後,香港有些人對新華分社,對中資機構還產生恐懼心理, 本地幹部形容『一個時期,國貨公司香港市民都不敢進去買東西,有些甚至繞道而 行,不敢接近』 、 『我們與外界接觸也不敢公開身份,社會上對中資機構工作的人另 眼看待,有鄙視心理,背後稱呼為左仔』 。」

UGEC2945 香港史:從殖民地到特別行政區 (2015-2016 上學期)

12



不僅外界對左派敬而遠之,左派組織經過「六七暴動」的打擊後,亦採取自我孤立



的政策 工聯會的工作重心轉為以內務社主,不再參與社會事務,杯葛港英政府的勞工顧問



委員會等諮詢架構,亦拒絕參與區議會選舉 (直至 1980 年代中期才開始改變) 左派工會放棄參與香港勞工事務,雖然令其他獨立工會得到更大空間發展,但整體 而言,對香港整個勞工界的力量帶來一定的削弱

促使港英政府進行改革 



Political Change and the Crisis of Legitimacy in Hong Kong 一書中指出: 「諷刺的是,考慮到共產主義者原來的目標,暴動的結果卻是強化了現存制度的支 持度及認受性。要在文化大革命的共產主義與當時仍未改革的殖民地資本主義國家 機器之間作出選擇,大部份人選擇了站在他們熟悉但可厭的一方。」 《遠東經濟評論》指出:

「不要以為公眾支持政府維持秩序,意味社會認同政府過往的政策。」 、 「任何掌握 民意的官員,都會明白不是這回事。市民面對兩個魔鬼,現在只是兩害相權取其輕 而已。政府有責任檢討現行政策,紓緩社會不滿情緒,這樣日後不管左派或右派都 不能利用這些不滿,製造社會不安。」

-----------------------------------------------------------------------------------------------------------參考資料 

張家偉: 《香港六七暴動內情》 ,香港:太平洋世紀出版有限公司,2000 年,頁 11-25、



頁 122-132。 白莎莉(Sally Blyth)、胡德品(Ian Wotherpoon)著,林藹純譯: 〈曾鈺成:成長於 1967 年〉 、 〈姬達爵士:六七暴動〉 , 《說吧,香港》 ,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9 年, 頁 84-102。



梁家權、王慧麟、屈穎中、黃敏瓊、馬淑嫻: 《英方絕密檔案爆光-香港暴動秘辛》 , 香港:經濟日報出版社,2001 年。...


Similar Free PDFs